那闔閭的目標是誰呢?是北麵的齊國。
這時齊國已經公然叛晉,並開始經營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闔閭看來,齊景公算不得英雄。為什麼呢?齊國國力雖然大有發展,卻未能恢複到齊桓公時的全盛。而齊景公也隻能算有作為的君主,不能算是偉大的君主,因為他的權力基礎並不牢固。陳氏(即田氏)家族的崛起已呈尾大不掉之勢,表麵上齊景公風光無限,實際上有洞察力的人都察覺到了齊國公室統治根基的脆弱。
吳王闔閭開始策劃攻打齊國的事宜,齊景公聽到風聲,心裏有些慌張。這時吳軍如日中天,剛大破強楚,令楚國蒙受數百年來所未嚐有的恥辱。麵對如狼似虎的吳國兵團,齊國人頂得住嗎?齊景公沒有勝算,何況齊和晉爭霸戰剛剛開始。要是吳國人卷進來,他的計劃勢必被完全打亂了。
齊景公頗為明智,他要與吳王闔閭化敵為友。為了表示誠意,他把女兒送到吳國作為人質。這一招果然有效,齊景公的女兒年輕漂亮,也聰明。吳王闔閭非常喜歡她,把她當做女兒看待。後來闔閭索性派人前往齊國,向齊景公提出來把女兒嫁給吳國太子波。齊景公答應了,這樣齊吳兩國的關係好轉,吳王闔閭也放棄攻打齊國的念頭了。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婚後不久,齊景公女兒因思鄉心切,日夜啼哭,竟然病倒了。吳王闔閭很心疼這個兒媳,便特地築了一個望齊門,讓兒媳到城門上遊玩。可是這招也沒有用,齊女的心病越來越重,最後竟然鬱鬱而終。更糟的是,她的丈夫太子波也病死了,不知是不是思念亡妻的緣故。
太子波一死,不用說,圍繞太子位的爭奪戰又明刀暗槍地展開了。
夫差是闔閭的次子(一說是太子波的兒子),按理說,他的機會是最大的。可是吳王闔閭一直沒有表態,夫差心裏著急了。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人可以說服吳王闔閭,這個人就是吳國最大的功臣伍子胥。夫差便時不時跑到伍子胥家中,對他說:“現在父王要立太子,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有資格呢?這事要拜托您了。”
伍子胥為人性情豪爽,加之夫差平日裏跟他關係不錯,便拍著胸脯說:“你放心,現在吳王還沒有定下太子人選,隻要我進宮就可以說服他。”夫差聽完後,連連道謝。
果然,吳王闔閭召伍子胥入宮,商量太子人選。伍子胥便說道:“如今太子波英年早逝,大王要另立太子。按長幼次序,最適宜的人選莫過於夫差了。”闔閭歎了一口氣道:“唉,夫差這個人,頑冥不仁,我是怕他沒有能力繼承大統啊。”
知子莫若父,在對夫差的了解上,伍子胥不及吳王闔閭。他強諫道:“夫差對人友善,講信用,言行舉止也比較端正。並且恪守禮義,沒有什麼過失啊。”伍子胥看到的是夫差表麵的溫文儒雅,而闔閭卻看到夫差的骨子裏有很多缺點。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外表溫和實則內心狹隘。
闔閭卻沒有堅持己見,大約他認為夫差雖然不是一個特別合適的人選。但能得到伍子胥的全力輔佐,仍然是有希望的。
就這樣,夫差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轉眼間已經是公元前497年。
這一年,越國君主允常去世。他是越國曆史上一位十分傑出的領袖,在他統治時期,越國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成長為東南重要的國家。允常死後其子勾踐繼位,他自號為王,故而史稱“越王勾踐”。
勾踐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王,他有雄才大略,性格堅韌不拔。善於用人,富有領袖氣質;同時也有極其冷酷的一麵,他是春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吳王闔閭聽到允常的死訊後,認為消滅越國的時機成熟了。
公元前496年夏季,吳王闔閭率領大軍南下,企圖征服越國。在他看來,滅掉越國是輕而易舉之事。這支虎狼之師連楚國都差點被其所滅,何況是小小的越國呢?可是闔閭卻低估了越王勾踐的本領。
麵對來勢洶洶的吳軍,越王勾踐沒有驚慌失措,沒有一絲膽怯。他立即率領大軍迎擊,雙方在槜李(今浙江嘉興南)一帶陳兵相向。
當勾踐遠望吳軍兵陣時,確實倒吸了一口冷氣。隻見吳軍兵強馬壯,武器精良,排開的陣勢暗含著千變萬化。深諳兵法的勾踐一看就知道,這支軍隊是由天才將領訓練出來的,誰說不是呢?訓練出這支無堅不摧軍隊的人,便是光耀史書的兵聖孫武啊。勾踐心裏明白,這是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