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窮兵黷武(2 / 3)

楚軍首戰敗北,楚靈王很生氣。正在氣頭上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吳國派了一名使者前來,說是要犒勞我們的軍隊。”楚靈王問:“來的人是什麼身份呢?”勤衛兵回答說:“他自稱是吳王的弟弟蹶由。”

楚靈王一聽火了,吳王在這個時候派弟弟來我這兒,不是存心看笑話嗎?我呀,幹脆將他抓起來,殺了祭戰鼓。

蹶由被抓起來了,準備拉出去砍了,用血來祭戰鼓。他先被帶到楚靈王的跟前,楚王問他:“你倒是有種,敢一個人跑到這裏來。寡人且問你,你來之前有沒有占卜一下吉凶呢?”

蹶由雖然被綁著,但他神色自若,從容地回答說:“當然是吉利了。吳王聽說貴國要向我國用兵,先占卜了一下。占卜的結果說要派人前來犒勞楚軍,順便觀察一下大王是不是生氣了。如果大王友好地歡迎我,那麼我國就會放鬆警惕,這樣距離滅亡就近了。現在大王雷霆大怒,又把我抓起來準備殺了來祭戰鼓,那麼我國就會高度戒備了。我國雖然弱小,但隻要嚴陣以待,還是自信可以阻止貴國的進攻。我們占卜的是國家的前途,而不是我區區一人的命運。現在你把我殺了,換來我國的高度戒備和眾誌成城,難道還有比這個更吉利的事情嗎?今天我出使楚營而被殺,大概吳國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吧,這就是吉利的兆象。”

這一番話,令楚靈王大為震驚。一個吳國的使者,國王的弟弟,位高權重,可以這樣置生死於度外。絲毫不顧及個人的安危,隻在乎國家的利益。這樣的對手是最可怕的,他收斂殺心,取而代之的是尊敬。此時他終於明白了一件事,為什麼吳國可以在諸多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楚國最強勁的敵人。不在於其人多地廣,不在於其武器精良,而在於其國人之素質,在於其視死如歸和勇往直前的國家精神。

吳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備,楚軍無機可乘。楚靈王放棄了繼續進攻的念頭,隻是在坻箕山進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以顯示楚國的武力。然後把蹶由作為俘虜帶回楚國,大約是想研究一下吳國人的國民精神吧。

楚靈王精心準備一年之久的伐吳戰爭最終無功而返。

又過了一年。

公元前536年,徐國的太子儀楚前往楚國進行友好訪問。

在兩年前的申邑會議時,由於徐國國君的母親是吳國人,身上有吳國的血統,所以楚靈王懷疑他背地裏與吳國有不可告人的關係,把他抓了起來。之後,徐國為了表示對楚國的效忠,出兵參加了楚國征伐吳國的戰爭,可是楚靈王仍然疑神疑鬼。這一次他又故伎重演,把徐國太子儀楚抓了起來。

可是儀楚卻憑著自己的聰明機智,逃回徐國。楚靈王不甘心,他認定徐國必定會背叛楚國,不如先下手為強。他派遣大將薳洩率一支軍隊,突襲徐國。想乘虛而入,端掉徐國。在這種情況下,徐國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向吳國求援。楚國人苦苦相逼,看來不反也得反了。

吳國的反應相當迅速,馬上出兵救援徐國。這樣一來,吳楚之間的戰爭再次爆發。為了占領徐國,楚國令尹子蕩率領主力部隊攻入吳國,企圖迫使吳國從徐國境內撤軍。

然而楚國人又一次失算了,吳國不僅沒有從徐國撤軍;反而憑借其積極靈活的戰術,在房鍾一役中重挫楚軍,還俘虜了楚靈王的弟弟棄疾。

楚國令尹子蕩在吃了敗仗之後,為了推卸責任,將過錯推到進攻徐國的將領薳洩身上。指責他沒有在徐國戰場發動攻勢,給吳軍造成兩線作戰的壓力,並以作戰不力為由處死薳洩。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為何楚國對吳國作戰屢戰屢敗。吳國有蹶由這樣的人物,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死得失。而楚國卻充斥著像子蕩這樣隻顧自己利益的人,焉能不敗呢?

楚國又一次勞師無功,損兵折將,黯然離開戰場。

與吳國開戰三年,楚國不僅在戰場上失利,而且還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於防備吳國可能發動的軍事報複行動,可謂得不償失。可是楚靈王並沒有反省戰敗的原因,他仍然以諸侯盟主的身份沾沾自喜。在國內大修土木,奢侈無度。

耗費巨大人力財力及數年時間修築的章華宮終於落成了,可是這座章華宮是幹什麼用的呢?說來令人不可思議。楚靈王在宮內收容了很多逃亡分子,大約是想利用這些逃亡分子組建一支敢死隊吧。這些逃亡分子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楚國大夫無宇有一個看門人,犯了法,畏罪逃到章華宮,楚靈王照樣接納。無宇帶著一幫人到了章華宮門外要求抓捕罪犯,可是負責宮中守衛的官員不但拒絕交出逃犯,還指責無宇道:“你居然敢到大王的宮中抓人,你的罪可大了。”不容分說,命令衛兵把無宇逮捕,交給楚靈王。

楚靈王正在喝酒,聽了宮內侍衛的彙報,他很不高興,對無宇說:“你怎麼敢到我宮中來抓人呢?”

無宇抗辯道:“我不到宮中抓人,那要去哪兒抓人?周文王曾經製定法令,對逃亡者必須要進行大搜捕,所以他能得到天下;楚文王也曾製定打擊窩藏的法令,窩藏者與盜賊同罪。現在有逃犯躲到宮中,就不能抓捕,就赦免其罪,這樣國家的政令怕是有缺失吧?”

楚靈王聽完後沒話可說了,他把無宇釋放了,並準許他逮捕逃到章華宮的犯人。

過了不久,章華宮的配套建築章華台也修建完畢。樓台高聳,甚是壯觀。獨賞樂,與人賞樂,孰樂呢?自個兒欣賞,楚靈王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不夠氣派,想聽聽來自各方的讚賞聲。他便向各諸侯發出邀請,前來楚國欣賞這座曠世建築奇觀。

豈料楚靈王卻吃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沒有一個諸侯前來,太掃興了。時任太宰的薳啟彊見楚靈王十分尷尬,便自告奮勇說:“我可以把魯國國君請來。”他寫了一封信給魯昭公,先說了一通楚和魯兩國的傳統友誼,然後邀請魯昭公前來楚國訪問。魯昭公這次沒法拒絕了,因為上次申邑會議時,魯國已經缺席了。隻好強打精神,到楚國與楚靈王一起欣賞他的章華台。

這件事情說明了一個事實,楚國這個所謂的盟主,其實並沒有令諸侯心服口服。表麵上各國對楚靈王畢恭畢敬的,內心裏卻瞧不起他的為人。認為他這個人沒有道義,勞民傷財,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誰也不願意與他靠得太近。

魯昭公到了楚國後,楚靈王很高興。好歹來了一個人,便在章華台上擺酒宴相迎。一邊喝酒,一邊欣賞章華台精美奇瑰的樓榭。幾杯酒下肚,楚靈王心血來潮,對魯昭公說:“您遠道而來,夠朋友,所以我要送個禮物給你。楚國有一個寶貝,是一張寶弓,稱為‘大屈弓’,我把這寶弓送給您。”說罷讓人把大屈弓扛出來,當場送給魯昭公。魯昭公受寵若驚,連連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