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入峰討劍為人欺(1 / 2)

夜幕降臨,鶴穀之中,唯餘樹影婆娑,偶爾聽見枝上的鳥兒低低呢喃。丹峰上的一間小木屋裏,燭火搖曳。一個年不過束發的清秀少年盤坐於地,結著玄妙的手印,發絲般的靈氣在周身環繞。

運功稍止,白逸聖輕吐一口濁氣,微露失望之色,近一個月的日夜修煉,他的進步卻微乎其微。體內的靈氣好似由“一根”變成了“幾根”,進展頗為緩慢。

“聊勝於無吧。”白逸聖自嘲道,從懷中拿出《羽化蛻凡》,借著皎潔月色低頭翻閱起來。

《羽化蛻凡》乃是出雲宗的最高真典,是出雲師祖於鶴貫峰悟道後,閉關數十年創立的一門道家心法。是采集天地靈氣,修煉自身的正統功法,練到極致可以修成化嬰境界,玄妙無比。出雲宗建宗兩千年,正是依靠這門功法,使得宗門的凝丹修士數量一直較為穩定,得以保住根基,立足西南。

白逸聖手上的,正是《羽化蛻凡》的開靈篇,開靈境界是由近古時期統一東域的傳奇門派道門所分劃,分為開靈小成,大成,圓滿之境。小成之境,白逸聖已然基本達到,便是成功溝通天地,修出體內靈氣,做到基本的靈氣馭物。大成之境,則是要打通人體之中的穴道,使得靈氣遍布周身。而圓滿之境,便是操縱體內靈氣,周而複始的運轉,形成大周天回路。此時,方才可言是入了修真的大門。

小成之時,尚不能體現門派之分,到了開靈大成,各個門派心法便分道揚鑣了。不同的功法所選擇的靈氣運轉路線是迥異的,因此,在大成境界打通的穴道也渾然不同。

《羽化蛻凡》在大成境界打通的穴道,正是近古道門頗為提倡的“先天四穴”:中胸氣海穴,額前神庭穴,仰掌太淵穴,足底湧泉穴。四穴一通,則靈氣遍布頭、身、手、足,可謂是麵麵俱到,也是大多數道家宗門在開靈大成境界選擇的穴道。

白逸聖現下的目標,便是不斷的積累,先動用靈氣衝破中胸氣海穴。但內視片刻,看到丹田中幾根發絲般的靈氣,也不禁哀歎其路漫漫,命運多舛。

翌日一早,白逸聖便推門而出,直奔器峰而去。

畢竟已是穩當當的開靈前期,能馭動飛劍了,因而可以按照門規前去器峰領取一把。

一路上,不少弟子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想來都是認識這位五脈之體的倒黴鬼。耳邊傳來幾聲竊笑和依稀諸如“五行天王”之類的譏諷聲,白逸聖不為所動,低頭直行。

器峰與丹峰毗鄰,峰上卻是別一番景象,遠望去,便可見山腰間大小廬舍鑲嵌其上,舍中或有濁煙嫋嫋,可想舍裏煉器弟子忙碌捶打培煉的身影。空中不時的閃過五彩的光華,那是修為至少到了化元境的師兄的遁光,來來往往,熱鬧非凡。相比之下,丹峰則顯得清冷了些。

白逸聖自從入宗以來就是埋頭修煉,丹峰之上都沒有幾個熟識的,這器峰更是頭一次來,也不多事。左彎右繞,直奔庫房而去。

庫房坐落於器峰中垂,用墨綠色的不知名玉石堆砌而成,造得四平八正,端莊持重。幾角邊沿有工匠所鍥的雲霓仙宮,入門和兩端簷角處雕了四頭凶神惡煞的異獸,前殿曠大寬闊,八根大石柱分立左右,柱上刻著出雲門規和其他條條框框,頭頂玉石中嵌滿了一顆顆璀璨的夜明珠,光芒如星光般傾灑在地麵上。白逸聖雖說不是來看風景的,雙腳卻仍是被這庫房的天工之作釘在了地上,久久不願挪步。

站了些許,方想起此來的目的,白逸聖顧不得其他,快步向庫房內行去。腦中早已備好了一套說辭,想來守庫的前輩不會刁難自己。

“前輩。”白逸聖躬身輕聲喚道,心中驚訝不已。

在他看來,守庫房這樣的差事實在無聊的緊,門派也定會將之發配給一些資質所限,修行無望的老家夥看守。卻不想,麵前的守庫人卻是一個年輕人,準備說來,一個吊兒郎當的年輕人。不高的個子,緊縮的身材,臉色蠟黃,蹺著二郎腿坐在藤椅上。一雙小小的三角眼微眯著,配合那微尖的鷹鉤鼻,白逸聖實在很難想象這便是自己腦中勾勒許久的“守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