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塬遺址曾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10大考古新發現。而這一重大考古發現的源起,卻是由於2006年8月3名盜墓賊在盜掘古墓時被抓而引起的。
經過對被盜墓的挖掘,出土了銅馬車及殉葬的馬、牛遺骸。馬車仍能看出車身為黑紅顏色相間,車體鎏金,車軲轆周圍包銅,直徑1.5米左右,整個車體大小與實物相同,依據車馬裝飾的豪華程度推測,此車馬應是地位顯赫的人物所乘坐。
相距不遠的另一墓室還出土了裝飾不同的隨葬銅馬車4輛,車身兩側有極其精細的鑲銅鏤空飾物,車軲轆及車身的紅漆依舊鮮豔,還出土了鎏金銅壺、鎏金銅鼎等重要器物及金銀車飾、錯金鐵車飾等,墓主人下葬時是用活馬殉葬的,在馬的頭骨遺骸周圍發現散落著的大量金銀、瑪瑙、銅鼎和陶罐,以及黃金鑄成的十二生肖圖案頭飾。
用十二生肖紀年,南北朝時期已有文字記錄。《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十二生肖紀年法。
宇文護何許人也?此人三年之中殺了三個皇帝,屬蛇的他堪稱“屠龍”第一人。
宇文護是鮮卑族人,早年跟著叔叔西魏統帥宇文泰南征北戰。宇文泰臨死前遺命宇文護掌管國家大權,宇文護迫不及待地逼使西魏恭帝讓位並殺之,扶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登上王位並建立北周,隨後即被廢黜毒死;擁立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帝,隨即又被毒死;再立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為帝,為周武帝。12年後,宇文護被殺。
我國古代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即10個天幹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個地支符號,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
《唐書》記載西北地區少數遊牧民族以動物紀年:“黠戛斯國以12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
《宋史·吐蕃傳》記載吐蕃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
隨著民族之間文化的交往融合,形成了現在的十二生肖。
馬家塬遺址位於張家川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麵積約80萬平方米,其中墓葬麵積約3萬平方米。先後發掘墓葬3座,出土車乘、車飾件、玻璃器、大角羊形飾件、金銀箔飾片、釉陶珠、瑪瑙、青銅器、錯金銀鐵器、鏟足鬲等大量文物。
馬家塬遺址墓葬中隨葬車裝飾精美,應為禮儀所用,與秦文化有著直接關係;玻璃器不是中國本土所產,應是西方傳來;大角羊及其他動物形飾件,明顯帶有北方草原文化風格;鏟足鬲,單、雙耳罐是西戎文化的主要特征,應為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戎人遺物。
馬家塬遺址墓葬規格之高、規模之大,說明不是一般的墓葬,其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既有秦文化的典型特征,又帶有明顯的西戎文化特點。
馬家塬遺址出土的文物與戰國時期秦、戎交往的曆史基本符合,出土文物中沒發現有文字記載的器物,僅從一繭形壺的底部發現了一個象形符號。多方考證後初步斷定,此墓葬可能是秦時期西戎首領或貴族的墓葬,距今約2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