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7年10月4日至1973年6月11日,我在江青那裏工作了五年八個月零七天,具體工作是給她當機要秘書。鬥轉星移,光陰似箭。人的一生有許多事情如過眼雲煙,早已無影無蹤,唯有那突如其來的重大事變、重大轉折,令人深感驚、喜、哀、樂、愛、憎的人和事,才會永遠銘記在腦海裏,想忘都忘不掉。

在我的腦海裏,烙印最深的莫過於在釣魚台給江青當機要秘書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正是通過一樁樁、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才認識和了解江青的。從江青的所言所行及其最終下場,我也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執政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必須置於黨、政府和人民的監督之下,不能有超越人民利益之上的任何特權;在任何時候、任何崗位、任何情況下,都要牢記黨心、民心所在,不能有個人野心;要謙虛謹慎,不要狂妄自大;要寬宏大量,不要小肚雞腸;要見賢思齊,不要妒賢嫉能;要團結大多數,不要搞團團夥夥;要遵紀守法,不要無法無天。否則就會犯極大的錯誤,甚至犯罪,就會被曆史所拋棄,被人民所唾棄。

為了更客觀、真實地記錄下那段曆史,從1976年10月起,我就開始了對那段曆史的回憶、記錄、搜集材料、找人座談,寫出文字征求意見,到現在已經三十七年了。在此期間得到汪東興、吳階平、鄔吉成、閻長貴、劉玉庭、李海文、姚鴻、徐慶全、郭年、張小波、鄭仲兵、李宇鋒、路海江、宋倫、秦相啟、吳殿卿、郭芙秀、李明三、張永、陳立旭、任秀芬、王素平等,以及在江青那裏工作過的所有同誌的誠懇指點和熱情幫助,對此,我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雖然我做了巨大的努力,精心準備,反複思考,認真篩選,但是,畢竟是跨越了四十年的往事,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書中的舛誤和偏頗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楊銀祿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