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甲狀腺疾病(3 / 3)

(3) 營養狀況監測定期測量體重,評估患者的飲食及營養狀況,包括每日的進食量及食品種類。測量體重,根據體重變化情況調整飲食計劃。

2.活動無耐力與機體代謝增強、蛋白質分解增加、甲狀腺毒症性心髒病、肌無力等有關。

(1) 休息與活動根據患者當前活動量及日常生活習慣,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製訂個體化活動方案。活動量以無疲勞感為宜,並保證充足睡眠。病情重、有心力衰竭或嚴重感染者應嚴格臥床休息。

(2) 生活護理保持室溫恒定、通風良好,避免過熱。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嘈雜,限製探視時間,相對集中時間進行治療、護理。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如洗漱、進餐、如廁等。對大量出汗的患者應加強皮膚護理,隨時更換浸濕的衣物及床單。

3.應對無效與甲亢所致精神神經係統興奮性增高、性格與情緒改變有關。

(1) 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病情,使其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了解敏感、急躁易怒等情緒、行為的改變與疾病有關,是暫時的,可隨疾病的治療而改善。鼓勵患者主動表達內心感受,並給予理解、同情,與其共同探討有關情緒控製和緩解壓力的方法,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件。

(2) 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有利於保持情緒穩定的環境,如保持居室安靜和輕鬆的氣氛,限製訪視等,避免外來不良刺激。幫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相對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緊張。

(3) 家庭和社會支持鼓勵患者與家人及親友相互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鼓勵其積極參加團體活動,以免對社交產生恐懼。患者轉入社區後,告知社區護士繼續給予心理指導,以保證情緒護理的延續性,促進患者康複。

(4) 病情觀察觀察患者精神狀態的變化,注意有無焦慮、煩躁、恐懼等甲亢加重的表現,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4.有組織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浸潤性突眼有關。

(1) 眼部護理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眼睛受到刺激和傷害,將角膜、結膜損傷、感染和潰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指導患者外出戴有色眼鏡,睡覺前塗抗生素眼膏,眼瞼不能閉合者睡前用無菌紗布或眼罩覆蓋雙眼,以減少灰塵、異物的侵入。指導患者當眼睛有異物感、刺痛或流淚時,用0.5%甲基纖維素或0.5%氫化可的鬆溶液滴眼,以緩解症狀。告知患者抬高頭部,以減輕球後水腫,改善眼部症狀;做眼球運動,可改善眼肌功能。

(2) 用藥護理限製鈉鹽攝入,遵醫囑適量使用利尿劑,可減輕組織充血、水腫。

(3) 病情觀察定期到眼科行角膜檢查,了解有無角膜潰瘍,以防病情加重造成失明。如有畏光、流淚、疼痛、視力改變等症狀,應及時複診。

5.潛在並發症:甲狀腺危象

(1) 避免誘因指導患者做到自我調整和保護,避免感染、創傷、精神刺激等誘發因素。

(2) 病情監測觀察生命體征和神誌變化。若原有甲亢症狀加重,並出現高熱(體溫>39℃)、大汗、心率140次/分以上、煩躁不安、譫妄、惡心、嘔吐、腹瀉、脫水等表現,應警惕甲狀腺危象發生,立即報告醫師並協助處理。

(3) 甲狀腺危象的緊急處理① 環境與體位: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絕對臥床休息,呼吸困難時取半臥位;② 立即吸氧;③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及時準確給藥。遵醫囑使用PTU、複方碘溶液、β受體阻滯劑、氫化可的鬆等藥物,嚴格掌握藥物的劑量及使用時間。觀察有無藥物的中毒或過敏反應。確保搶救藥品的準備,如鎮靜劑、血管活性藥物、強心劑等。

(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並記錄。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5) 對症護理體溫過高者給予冰塊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措施降溫。煩躁不安者使用床檔、約束帶保證患者安全;昏迷者加強皮膚、口腔護理,定時翻身拍背,防止壓瘡、肺炎的發生。嚴重腹瀉者應注意肛周清潔,預防肛周感染。

(6) 緩解緊張情緒危象處理後、病情允許時,向患者耐心解釋病情及治療措施,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慰,消除過度緊張狀態,對減輕症狀和控製病情有重要意義。

【預後】病程較長,但經積極治療,多數預後較好。年齡小、甲狀腺腫大Ⅱ度以上、有家族史者複發概率增加。ATD治療維持期足夠長,則複發率降低。甲狀腺危象病死率在20%以上。甲狀腺毒症性心髒病可能成為永久性,但經積極治療,心功能可改善。

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hypothyroidism)簡稱甲減,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減少或組織利用不足導致的全身代謝減低綜合征。起病於胎兒或新生兒期的甲減常伴有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稱為呆小病;起病於成人者稱成年型甲減。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組織和皮膚堆積,表現為黏液性水腫。臨床甲減的患病率為1%左右,女性多於男性,隨年齡增加患病率上升。本節主要介紹成年型甲減。

【分類】

1.根據病變部位分類① 原發性甲減(primary hypothyroidism):由於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甲減,此類甲減占全部甲減的95%以上;② 中樞性甲減(central hypothyroidism):由於下丘腦和垂體病變引起的甲減,其中由下丘腦病變TRH缺乏所致的甲減稱為三發性甲減;③ 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s):由TH在外周組織實現生物效應障礙引起的甲減。

2.根據病變的原因分類如藥物性甲減、手術後或131I治療後甲減、特發性甲減、垂體或下丘腦腫瘤手術後甲減。

3.根據甲狀腺功能減低的程度分類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

【病因】成人甲減的主要病因有:① 自身免疫損傷: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最常見,包括橋本甲狀腺炎、萎縮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等;② 甲狀腺破壞:包括甲狀腺次全切除術、131I治療等;③ 碘過量:碘過量可引起具有潛在性甲狀腺疾病者發生甲減,也可誘發和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④ 抗甲狀腺藥物:如鋰鹽、硫脲類、咪唑類等。

【臨床特點】

1.一般表現怕冷、易疲勞、體重增加、記憶力及智力減退、言語行動緩慢、睡眠時間延長、便秘、女性月經不調、肌肉痙攣等。典型者可見黏液性水腫麵容:麵色蒼白,表情淡漠,皮膚幹燥、粗糙,顏麵和手部皮膚水腫,聲音嘶啞,毛發稀疏、眉毛外1/3脫落。由於高胡蘿卜素血症,手足皮膚呈薑黃色。

2.肌肉與關節肌肉軟弱無力。腹、背部肌肉及腓腸肌可因痙攣而疼痛,胸鎖乳突肌、股四頭肌和手部等肌肉可有進行性肌萎縮。常伴關節疼痛,偶有關節腔積液。

3.心血管係統心肌黏液性水腫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心動過緩、心排血量下降。由於心肌間質水腫、非特異性心肌纖維腫脹、左心室擴張和心包積液導致心髒增大,稱為甲減性心髒病。本病中冠心病發病率高,10%患者伴發高血壓。

4.血液係統主要表現為貧血。原因包括:① TH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障礙;② 腸道吸收鐵及葉酸障礙引起二者缺乏;③ 惡性貧血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伴發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

5.消化係統常有厭食、腹脹、便秘等,嚴重者出現麻痹性腸梗阻或黏液水腫性巨結腸。

6.內分泌生殖係統性欲減退,男性陽痿,女性月經失調,久病者可閉經,受孕者易流產。部分患者由於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發生溢乳。

7.黏液性水腫昏迷冬季易發,見於病情嚴重的患者。誘因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TH替代治療中斷、寒冷、感染、手術和使用麻醉、鎮靜劑等。臨床表現為嗜睡、低體溫(體溫<35℃)、呼吸減慢、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四肢肌肉鬆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腎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輔助檢查】

1.血常規及生化檢查多為輕、中度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血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2.血清TH和TSH血清TSH增高,FT4、TT4降低是診斷本病的必備指標。嚴重病例血清FT3、TT3降低。亞臨床甲減僅有血清TSH升高,而T4或T3正常。

3.甲狀腺自身抗體血清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自身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陽性提示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所致甲減。

4. TRH興奮試驗主要用於原發性甲減與中樞性甲減的鑒別。方法為:將TRH 500 μg溶於生理鹽水2~4 ml中快速靜注,分別於注射前及注射後15、30、60、90分鍾各采血2 ml,測定血清TSH。靜脈推注TRH後,血清TSH不增高者提示為垂體性甲減;延遲升高者為下丘腦性甲減;血清TSH在增高的基值上進一步增高,提示原發性甲減。

【診斷要點】根據臨床表現及血清TSH增高、FT4減低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原發性甲減即可成立。如TSH正常,FT4減低則考慮為垂體性或下丘腦性甲減,需做TRH興奮試驗鑒別。早期輕型甲減症狀多不典型,需與肥胖、腎病綜合征、肌無力綜合征、惡性貧血等疾病鑒別。

【治療要點】

1.左甲狀腺素(LT4)治療各種類型的甲減均需使用TH治療,一般需終身替代。劑量取決於病情、年齡、體重和個體差異。首選左甲狀腺素(LT4)口服,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治療的目標是臨床甲減症狀和體征消失,TSH、TT4、FT4值維持在正常範圍。

2.對症治療伴貧血者經甲狀腺製劑治療後,常有改善。如不滿意,可加用鐵劑、葉酸、維生素B12。

3.亞臨床甲減的處理亞臨床甲減引起的血脂異常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且部分亞臨床甲減可發展為臨床甲減,故目前認為隻要患者有高膽固醇血症、血清TSH>10 mU/L,就要給予LT4治療。

4.黏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① 去除或治療誘因。② 立即補充TH:LT4首次靜脈注射300~400μg,之後每日50~100μg,如無注射劑可將片劑磨碎後鼻飼;清醒後改為口服維持。③ 保溫、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機械通氣。④ 補充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鬆每日200~300mg靜脈滴注,清醒後逐漸減量。⑤ 根據需要補液,但入液量不宜過多。

【護理診斷/問題及護理措施】

1.便秘與代謝率減低、腸蠕動減慢有關。

(1) 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其進食粗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或全麥製品,以促進胃腸蠕動。鼓勵患者細嚼慢咽,少量多餐。

(2) 建立正常的排便型態指導患者每日定時排便,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鼓勵其進行適度的散步、慢跑等運動,以促進胃腸蠕動。指導患者按摩腹部或用手指按摩肛周等促進便意的技巧。

(3) 用藥護理指導患者遵照醫囑服用TH製劑,必要時給予緩瀉劑,並觀察排便次數、糞便性狀的改變,及有無腹脹等不適。注意TH製劑的不良反應,如心動過速、食欲亢進、多汗、腹瀉、呼吸急促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彙報醫師。

2.體溫過低與機體基礎代謝率降低有關。

(1) 加強保暖調節室溫在22~23℃,宜用添加衣物、增加被褥等方法保暖。冬天外出時戴手套、穿棉鞋。避免使用電熱毯,因其可導致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

(2) 病情觀察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有無寒戰、皮膚蒼白等體溫過低表現及心律不齊、心動過緩等現象,並及時處理。

3.潛在並發症:黏液性水腫昏迷

(1) 避免誘因指導患者按時服用TH製劑,避免受寒、感染,避免使用麻醉劑、鎮靜劑等,以免誘發黏液性水腫昏迷。

(2) 病情監測觀察神誌、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全身水腫情況,每日記錄患者體重。若出現口唇發紺、呼吸減慢、體溫低於35℃、心動過緩、嗜睡等表現,立即通知醫師並積極配合處理。

(3) 黏液性水腫昏迷的護理① 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急救藥物;②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必要時配合醫師行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③ 監測生命體征和動脈血氣的變化,記錄24小時出入量;④ 注意保暖,避免局部熱敷、使用電熱毯等。

【預後】大多數甲減患者需終身服藥,預後良好。如未能及時治療,病情將逐漸加重,可因並發心髒病或黏液性水腫昏迷而死亡。黏液性水腫昏迷的預後差,病死率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