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清朝建立起來之後,朝廷內外,滿漢之爭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在大清王朝,為官要做得順當,除去本人的能力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到滿清親貴的認可。在這一點上,馮國璋以他圓滑的為人,做得非常出色。
1905年,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擁有這隻嶄新軍隊的袁世凱立刻遭到滿清親貴的忌妒,開始采取慣用的明升暗降之法,解除袁世凱手中的兵權。同時,對北洋將領的升遷,全麵凍結。
往日裏隨著袁世凱升遷也不斷升遷的北洋將領們,如今官做到哪就是哪了,甚至在以後的五六年裏都再無升遷。在這件事情上,唯獨馮國璋例外。
第二年,清廷模仿袁世凱,要建一所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陸軍貴胄學堂。學員清一色滿人蒙人,目的就是要培養滿蒙的高級軍事人才。
可誰來做這學校的總辦呢?朝廷在滿蒙人中找了個遍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因為這人不但要有帶兵、實戰的經驗,還要有治軍才能,特別得有最先進的軍事理論知識。
要找這樣的人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在上述條件的基礎上還得再加上一條,就是必須對清廷忠心耿耿。因為這諸多條件,滿蒙人中找不到,漢人中提了許多名也得不到幾個讚同的。隻是到了後來,當有人提到馮國璋時,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是朝廷重臣蔭昌立即讚不絕口,接下來是當時清廷的排漢代表、少壯派軍官良弼,竟然也對馮國璋推崇備至。有了這倆人投讚成票,馮國璋很快做成了陸軍貴胄學堂總辦。
馮國璋能得到滿人的一致推崇,這與他平時的為人分不開。
對他推崇備至的良弼,是大清開國大功臣多爾滾的後代,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壯誌淩雲,決心效仿日本明治維新,重振大清。朝廷練兵處成立,良弼立馬調集各地士官生,以此來對抗北洋派,由此與北洋派磨擦不斷。
有一次,良弼同軍令司的一名軍官發生爭吵,弄得軍令司正史段祺瑞很生氣,一時控製不住,當眾指責良弼說:
“良大人,你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長了些,我們軍令司的事,也要讓你來插?”
良弼身為王室之後,何人敢如此斥責他,一時惱羞成怒,大聲與段祺瑞理論起來。段祺瑞生性耿直、脾氣較大,而且手握重兵,豈能容得了一個少壯派軍官在自己麵前高聲大叫,便猛一拍了桌子,指著良弼怒斥道:
“你不要在這裏吵鬧,這是我的地盤,不歡迎你!”
良弼聽了,頓時羞得滿臉通紅,氣得渾身發抖。他何曾受過這般羞辱,兩眼瞪瞪地看著段祺瑞,眼看著更大的衝突就要發生。這時,身為軍令司副使的馮國璋聞訊趕到,看了段祺瑞一眼,一手拉著良弼,一邊擁著他往外走,一邊賠著笑臉說:
“賚臣啊,你可別跟芝泉在這種事上生氣,他這個人就這脾氣,不是衝你一個人,他和我也經常這麼的。我們走,我請客,喝酒去!”
就這麼連推帶勸,馮國璋使良弼下了台階,也保住了麵子,一頓酒之後,良弼對馮國璋說:“你這個人,行!今後一定比那姓段的混得好。”
良弼一句無心的話,沒曾想後來倒成了真,到黎元洪下台後,馮國璋的職位還真跟段祺瑞的掉了過來。這是後話。早些年,馮國璋在做駐日本公使裕庚的隨員時,就是利用隨員的身份,結識了日本軍界的一些能人,為他“兵書”的編撰提供了方便和幫助。現如今,他做了陸軍貴胄學堂總辦,權力提升倒是其次,有了這頂官帽,便有了許多接近滿蒙親貴、朝廷政要的機會,這對於馮國璋仕途的發展,這可是大有裨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