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6年的私塾學習,黎元洪有了較好的文化基礎。1883年,在父親黎朝陽的大力支持下,他參加了北洋天津水師學堂的考試,並且一舉中的,成為一名水師學堂管輪科(輪機管理)的學生。
北洋天津水師學堂,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朝廷,於1881年8月正式建成的。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複,應李鴻章之邀時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
學校主設輪船駕駛和輪機管理兩科。學堂有中外籍教習授課,英文是主科,開設的課程有地理、代數、幾何、水學、熱學、天文學、氣候學、繪圖、測量及槍炮操演、魚雷、機械儀器使用等。每星期,還要專門學習兩天中文經典,使學生能“明大義,知論人……以培養其根本。”
入校的學生,不僅待遇很好(一個學生憑了學校的補貼就可以養活八口之家),而且受到提拔的機會很多,即便還是學生,如果成績卓著,就可以得到破格錄用。正是這所學堂,為北洋水師培養大量的海軍人才,在此畢業的學生,很多後來都成為北洋海軍的骨幹,不少人在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成為後世名人。
一扇中國海軍未來之星的大門,向年青的黎元洪敞開著,他的人生,走到了一條很有發展前途的起跑線上,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可就在這時候,在黎元洪進入水師學堂的第二年,他的父親突然因病離世。
時間是1884年2月26日,黎元洪聞訊匆忙趕回家時,父親黎朝陽的眼睛早已閉上。在父親的遺體前,母親向黎元洪敘說了父親的遺囑:要努力求學,謙虛做人,謹慎處事,學成後報效國家;要孝敬長輩、友愛弟妹,誠信於朋友。
黎元洪牢牢記住了父親的遺囑,一輩子認真地履行著。在學校裏,他不僅成績突出,在學生中還頗有聲望,尤其是品德之馨,特別令人稱道。除了忠厚僅仗義,幫助他人,還時常為同學承擔過錯,別人問他為何如此時,他回答道:“大丈夫當有任天下事的氣度,區區小事,何須避匿呢?”
因此,他得到了一致的好評,特別還得到學校的總辦周馥、總教習嚴複還有教官薩鎮冰等人的喜愛和器重,188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水師學堂畢業,被派到北洋水師服役。一到北洋水師,就獲得李鴻章破格提拔,親賞六品頂戴(現在地廳級無實職的官),年紀輕輕的,便做到應父親拚搏半世才獲得的級別。
黎元洪先在北洋海軍“來遠”號服役,兩年後又奉調廣東水師“廣甲”號。當時的水師內部,風氣非常不好,賭博、吸毒、嫖娼之類,司空見慣。獨黎元洪卻能出淤泥而不染,軍務之餘,隻以讀書,為唯一消遣。久而久之,其德之馨,便譽滿水師上下了。
1891年,朝廷用了18天時間,對海軍進行大檢閱,取得空前成功。李鴻章向朝廷奏報:“綜閱海軍戰備,尚能日新月異。目前限於餉力,未能擴充,但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搖之勢。”
黎元洪因檢閱中表現突出,升為千總(補用),次年又提為二管輪,賞五品頂戴。
1894年,朝廷再一次檢閱海軍,黎元洪隨“廣甲”艦北上。這時,朝鮮局勢已是箭在弦上,朝廷遂令“廣甲”艦等廣東、南洋艦隻暫不南返,與北洋水師一起,為運送清軍到鴨綠江口的大東溝登陸護航。
這是一個軍事秘密,卻被日本人得知。就在1894年9月17日這天,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護送招商局輪船運送士兵準備返航時,突然遭到日本聯合艦隊的襲擊。
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戰,列成人字隊陣的北洋艦隊,以定遠、鎮遠居中直撲敵艦。不料,定遠發炮時震塌飛橋,致使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摔傷,隨即各艦一時失去指揮。日艦趁此利用航速快、速射炮位多的優勢,避開北洋艦隊定遠、鎮遠兩主力艦,繞向北洋艦隊側後,以左右舷炮轟擊兩翼小艦,又以首炮狂轟定、鎮兩艦背後,致使北洋艦隊隊形混亂,陷入被動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