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原本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是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複明”為口號的。由於維新失敗後,帝國主義更加肆無忌憚的侵略,激發了義和拳的排外情緒。
1899年,捐官出身的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的策略,對義和拳采用撫的辦法,將他們招安納入民團。於是,義和拳成了“義和團”,口號由“反清複明”改成“扶清滅洋”。
喊著“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四處焚燒教會、殺害教士,抵製所有外國事物和之前失敗的“洋務運動”。就連用紙煙、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的人,也要處死。曾有6個學生,就因身邊帶了一支鉛筆、一張洋紙,被團匪搜出後,死於亂刀之下;最冤的是有戶人家因有一根洋火柴,被發現後一家八口遭到義和團的殺戮。
西方人反對慈禧廢黜光緒帝,為此慈禧對西方人感到萬分的不滿,在“滅洋”這一點上有便與義和團有了共鳴。之後,慈禧便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也不管義和團行為的過激和荒誕,於1900年1月,發布了維護義和團的詔令。
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剛毅和順天府尹趙舒翹領了詔令去調查,回來向慈禧報告:“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朝中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等也紛紛附合慈禧,主張招撫義和團。
1900年6月15日,軍機處曾一度傳旨,令在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及山東巡撫袁世凱速入京,來共同對洋人宣戰。
袁世凱因為和盤托出譚嗣同等人商議的兵圍頤和園的政變計劃,取得慈禧榮祿等的信任,由此更加飛黃騰達。他的新建陸軍,被更名“武衛右軍”,成了榮祿掌握的“武衛軍”一部。升工部侍郎不久,袁世凱於1900年2月14日又升任山東巡撫。
然而,袁世凱親率武衛右軍前往山東赴任時,正值山東義和團運動高漲。看到義和團人四處破壞教堂、攻擊教民、濫殺無辜、拆毀電杆、破壞鐵路,甚至還誣指許多市民(包括許多婦女小童)為白蓮教,而燒死戮死,同時又肆意奸殺婦女、擄掠洗劫商戶平民,並將贓物公開拍賣。
這此行為使袁世凱勃然大怒,立即頒布《嚴拿拳匪暫行章程》,嚴酷地鎮壓義和團運動。
在袁世凱的打擊下,義和團在山東無法立足,紛紛逃往天津、北京。山東的社會秩序,得以穩定,山東的人民免遭了濫殺的浩劫。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同時貼出公告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
於是,新一輪濫殺更甚以往,隨著不少該殺的侵略者斃命之外,不少無辜的婦女兒童也慘遭殺害。殺紅了眼的義和團,內部也相互殺起來,對百姓更是肆意虐殺,結果還直奔瀛台,要去弑殺光緒帝,幸而得慈禧阻止光緒才免於一劫。
在義和團的濫殺麵前,各國都在準備,試圖用武力來解救他們被圍的使館。各國的使館,也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
到6月25日,事件終於演變為國際軍事衝突,約有45,000名來自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俄國的八國聯軍與義和團拳民及清軍對戰。
這時的袁世凱,跟許多地方督撫一樣,得到清政府命令:率軍拱衛京師“勤王”!
可是,就憑借義和團這樣的烏合之眾,能向十一國列強宣戰嗎?袁世凱在心裏問自己,然後用力地搖了搖頭。久經沙場的袁世凱知道,如今與十一國同時宣戰,隻會失敗,隻會使中國遭受到更大的侵略和恥辱。
可是,作為一個地方的巡撫,又手握精銳重兵,如果不出兵“勤王”,慈禧絕對饒不了他的,可如果出兵,隻會毀了這支既是國家的,也是自己的精銳之師。
袁世凱苦冥思苦想之後,最後選擇了“兩麵討好”的奸猾之策。他一方麵派一小部軍隊慢慢“星夜馳往直隸”勤王,其實就在山東、河北交界處虛於應付;另一方麵則派人與各國駐煙台領事洽談,按照東南互保例達成協議,表示“中立”。
沒過多久,1900年8月14日淩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經過兩天的激戰,到8月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門,隨即與清軍在京城各處展開巷戰。到8月16日晚,八國聯軍已基本占領北京全城。
慈禧及她的皇室,在北京陷落之時,倉皇離京,逃往西安。
袁世凱得之後,立即慷慨解囊,從家底中拿出大量餉銀、綢緞等各種奢侈品,向倉皇逃命的慈禧進貢討好,使她還能保住一點體麵,滿足太後窮奢極欲的虛榮心理。在慈禧回鑾的路上,袁世凱又是花車又是別館地迎候不算,還送了慈禧太後一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