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假說認為在遠古的地球上,在現代人類文明之前,出現過許多高度發達的文明形態,但他們最終消失了,隻留下許多令今天的人類大惑不解的遺跡。而其消失的原因就在於那些文明之間發生了一場核大戰。核大戰最終使得所有的史前文明同歸於盡毀於一旦。
支撐這種假說的論據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在世界各地發現許多與核能有關的史前遺跡,另一個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與核大戰情景相似的描述。
1.史前核戰傳說
在非洲的加蓬共和國有個奧克洛鈾礦。法國的一家工廠從這裏進口了一批鈾礦石後,卻發現其含鈾量不足0.3%,而一般的鈾礦石含量為0.72%。這個奇特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來到奧克洛鈾礦考察,竟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這個反應堆保存完整,結構合理,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據考證,該鈾礦成礦年代大約在20億年之前,而成礦不久就有了這個核反應堆。人類是在幾十萬年前才開始使用火,那麼這個古老的核反應堆是什麼人留下來的呢?
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把地球上發生的這些難以解釋的現象都歸到外星人身上。但近年來有些科學家出了大膽的推測,認為在現代人類文明之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曆史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曆過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複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後來遭到了毀滅,其罪魁禍首很可能是一場核大戰。
這種說法乍聽起來似乎是無稽之談,但經過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不斷努力,卻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中找到了很多有力的證據。
《摩訶婆羅多》是一部古印度史詩。據考證,該書所記載的史實距今至少有5000年。這本書中記載了居住在恒河上遊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裏希尼人和安哈卡人的兩次戰爭。對於書中對這兩次戰爭的描寫,以前學者們一直以為是“詩意的誇張”,而到廣島和長崎兩顆原子彈爆炸後,他們才恍然悟到,它們實際上是原子彈爆炸的目擊記。
請看該書中對第一次戰爭的描述:“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飛機)內降落到水上,發射了阿格尼亞(火箭),它噴火,但無煙,威力無窮。刹那間潘達瓦人上空黑了下來,接著,狂風大作,烏雲滾滾,向上翻騰,沙石不斷從空中打下來。”“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大片地段內動物倒斃,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都燙死。阿格尼亞爆發時聲若雷鳴,敵兵燒得如同焚焦的樹幹。”再看第二次戰爭的描述:“古爾卡乘坐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3個城市發射了1枚火箭。此火箭具有整個的宇宙力,赤熱的煙火柱,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滾滾升入空中。”“屍體被燒得無法辨認,毛發和指甲都脫落了,陶瓷器碎裂,盤旋的鳥兒在空中被灼死,食物受染中毒。”物理學家又在古印度人的時間概念中尋找到了另外一些根據。古印度人有“卡爾帕”的概念,它相當於42.32億年。又有“卡希達”的概念,它相當於一億分之三秒。這兩個概念曾使很多研究者迷惑不解,但核物理學家明白,自然界中要用億年或百萬分之幾秒的時間來量度的,隻有放射性元素的分解率。例如鈾238的一半壽年為45.01億年,而K介子的一半壽命隻有百萬分之一秒,這與“卡爾帕”和“卡希達”的概念相近。如果古印度人能夠量度核物質和次核物質,那麼他們就有可能製造出核武器。
2.史前核戰遺跡
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恒河上遊發現了眾多的廢墟,這些廢墟顯然不是被一般烈火所焚毀的,大塊大塊的岩石黏合在一起,表麵凸凹不平。
在德肯原始森林裏,人們發現了更多的焦地廢墟。其城牆被晶化,好像玻璃一樣光滑,建築物內的石製家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要使岩石熔化,溫度要在1800℃以上,就連火山爆發所產生的熱量,也達不到這個水平。隻有原子彈爆炸,才能達到這個溫度。
除印度外,有人在巴比倫、撒哈拉沙漠和蒙古的戈壁灘上都發現了一些史前廢墟,其中的“玻璃石”與今天核試驗場中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此外,前蘇聯學者戈爾波夫斯基在《古代之謎》一書中說,他在古印度的德肯地區還發現了一具人體殘骸,其放射性高出常態50倍。
現在,很多科學家都傾向於認為史前地球上曾爆發過核戰爭,但對核武器是什麼人使用的,核戰爭為什麼會爆發等問題,卻還是幾乎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