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三星堆遺留的困惑(2 / 3)

現在我們知道,在喜瑪拉雅山脈巨大、神奇、神秘的領域內,複製出三星堆金字塔,埃及金字塔,顯然都廣之野與昆侖之丘有著緊密聯係。三星應對空中的獵戶三星,從祭祀的角度講,可能是“帝東三星”。《史記·天官書》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製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係於鬥。”這裏的帝,指黃帝。稱號軒轅的黃帝,實際是帝三星又稱軒轅三星。由此推測,三星堆作為天象台,始於黃帝。黃帝的星座在天空屬帝座。帝星,屬紫微垣一星,鬥魁內的β星又稱小熊星座。黃帝有一個稱號“有熊氏”,黃帝屬小熊星座就無疑了。

從上述推測,三星堆可能是“軒轅之丘”。古蜀稱堆即“離堆”,培土為丘之說法。若有國就是“軒轅之國”。《山海經》所載軒轅之國在西南。《大荒西經》注:“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海外西經》載:“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大荒經》:“岷山之南”。郝懿行箋江山即岷山。三星堆在廣漢正是岷山之南。那麼黃帝建立的軒轅之國,就是成都平原所轄的廣漢三星堆。

黃帝與都廣之野有著特殊的關係。《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西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三皇之首的伏羲,其母為華胥氏。記載稱:“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有人稱:“雷澤”為“震澤”。《列子》對“華胥之國”的記載,近於都廣之野,是天府的景象。“雷澤”推測在成都平原。黃帝正妃嫘祖亦為雷祖,即可為證。

一一道來的證詞:“軒轅之丘”、“易台”、“靈台”、應運而生對空中的獵戶三星,即帝三星。黃帝又娶西陵之女——嫘祖,完全可以定論,“軒轅之國”位於都廣之野的廣漢三星堆。

3.三星堆是古人類文化中心

“萬國會”,當代可以理解為國際大都會,即聯合國大會。此會具有代表人類的一種共同願望,主辦國家召集各國君主首領共商人類大事。在遠古時期,有史料記載開“諸侯大會”即“萬國會”、“鬼神大會”的傳統。

《韓非子·十過篇》載:“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對“鬼神大會”的描述是:“傳說黃帝在西泰山會合天下鬼神。他坐在大象拉的寶車中,六條蛟龍跟在他後麵。畢方鳥給他駕車。畢方鳥形狀像鶴,人臉,白色的鳥嘴,青身子,紅色的斑紋,單足,鳴叫‘畢方,畢方’。蚩尤帶領著一群虎狼在前麵開路,稍後是雨師和風伯打掃道路的塵埃。風伯叫”飛廉“頭像雀,長著一對角,身體像鹿,蛇的尾巴,豹子斑紋。雨師叫‘萍號’又叫‘屏翳’,他的身體長得很奇怪,像一隻蠶子。這些鬼神有馬身人麵,有鳥身龍頭,有人麵蛇身,有的豬身八足蛇尾……更有鳳凰飛舞在空中,騰蛇伏竄在地上,我們可以想像這隻隊伍的陣容是多麼盛大而威嚴了。黃帝高興起來,就製了一支叫《清角》的樂曲。這樂曲悲涼激越,真是能夠動天地鬼神”。

這段生動的描繪,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可以找到對應。三星堆出土大量的文物,在二號坑裏發現有焚燒的大型獸麵象的頷緣,60多根象牙。可以判斷當時的三星堆有大量的活象存在,用於黃帝駕象車開“諸侯大會”,展示出一種壯觀,是最好不過的了。

二號坑出土的人麵鳥身象,與袁珂描繪的畢方鳥相似,亦在足的差別。一號坑出土高14.6厘米,寬臉方額大耳,上穿衽交領長袖短衣,腰間係帶,下穿犢鼻炎褲,雙手扶膝,跪坐姿勢,頭發由前向後又向前卷豎,有怒發衝冠之勢,憤激麵露不甘失敗,很容易聯想到是一個俘虜。

蚩尤是黃帝戰敗的九黎族首領,他帶領一群虎狼在前麵開路,別無二致。一號坑出土的青龍爬柱形和雨師的頭像雀,有一對角,身體長得很奇怪,像一隻蠶子,完全是雨師的化身。三星堆二號坑出土文物中的騰蛇,即“青銅的蛇形飾件”,長54厘米,寬9.9厘米,殘存的前半身飾物,實際就是“諸侯大會”的騰蛇伏竄在地。眾多的文物與上述記載相對應,“萬國會”和三星堆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軒轅之國確實存在。由黃帝組織的“萬國會”在西泰山召開,真正的意義是向人類傳播華夏文明。

另一次“萬國會”則在夏禹之世舉行。《資治通鑒》記載:“禹娶塗山氏女,生子啟。南巡狩,會諸侯於塗山,承唐虞之盛,執玉帛者萬國”。其中意義表達萬國諸侯前來朝賀夏禹成為天子的盛會。可能是治水成功,“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萬國”的封賞盛會。塗山,即今日的重慶巴縣。這次會議是繼黃帝之後,在天府之國舉行的第二次“萬國會”。在商朝,也曾經開過“諸侯大會”。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頭像,一號坑出土13件,二號坑出土44件,共計57件。在三星堆兩個坑出土的雕像中是數量最多的造像,數量之大的頭像,形式多樣,妝飾各異。從形態看有共同的風格又有各自的特點,千姿百態,絕不雷同。我們可以做一次大膽的設想,眾多的青銅人頭像是參加黃帝與夏禹兩次“萬國會”的到會者。他們是來自海外方國的蘇美爾人、亞克得人,西亞、中亞、印度、羅馬帝國、埃及、南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