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長眠海底的古城(1 / 3)

1.水下考古大揭密

水下考古學或者海洋考古學這一研究領域,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如日本不過是最近一個時期才引起人們的注意並進行了一些工作的,而歐美等國的考古學家們在最近20年當中,已經在世界各海域的調查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法和技術都得到長足發展,並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成就。

現在,即使在一般民眾中,也增強了對水下考古學成就和水下文物的關心。以前在日本上映並博得好評的美國電影《島的女兒》,1976年11月在某電視台電影劇場節目中改名為《駕馭海豚的少年》重新播放,至今仍使不少人對於在海中發生的奇聞異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發生在愛琴海的休德拉小島上,一位以采撈海綿為生的人潛入水中之後,發現了騎在海豚上的“少年黃金像”,接著,由於腳踩在釘子上而發現了一艘2000年之前的沉船,影片中穿插的男女戀情的羅曼情節十分引人入勝。當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圍繞少年像引發起人們的占有欲這一情節,說明這一在海底發現的古代文化遺產十分貴重,因而緊緊抓住人們,扣人心弦,令觀眾極為感動。事實上,在愛琴海的海底,自20世紀初期,由於采集海綿已發現很多古希臘雕像的精品,這些我們將在後麵加以介紹。

不管對以上敘述的事實是否理解,隻要你發現沉眠在海底的古代文物有重大曆史和文化意義,就會試圖拉開那聲遮擋遙遠曆史的帷幕,以便更清晰地觀察古代世界。學問是沒有界限的,隻有不斷地清除各種傳統的清規戒律,才能更容易地完成以前認為無論如何也辦不成的事情。當前,水下考古學迫切期望著廣大民眾都能認識到,人類已走到了破解那誘人的海洋之謎的大門口。

沉沒在大西洋的所謂阿得蘭代斯大陸的傳說,迄今為止已為無數著作引用和討論過,然而,自遠古以來,大海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苦難和數不清的災害,阿得蘭代斯大陸的傳說絕不是偶發事件,而不過是無數次悲慘災害的象征。

在七個大洋的海底,蘊藏著很多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實物證據。它們由於颶風、洪水、地震或者水位上升等各類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沉沒海底,消失得無影無蹤。從以前的發現看,在海底有相當多沉沒的城市、聚落、港灣、島嶼等。

自人類從青銅時代掌握以航海作為海上的交通手段以來的幾千年間,不知有多少船隻為波濤所吞噬而沉入大海。

在這些沉沒於海底的城市及其它遺跡和沉船中,隱藏著多少海洋民族的悲劇,它們因沉沒而不能反映人類多方麵的曆史。由於文獻資料的缺乏,自古以來海洋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個空白。以這些消失的遺跡作為研究對象的水下考古學,在這方麵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知識。

在這些成果當中,要說與古代曆史中關係最密切又最為著名的,當屬在地中海所發現的古代海底城市和港灣遺址,其中之一是公元前373年,由於地震而沉於海底的希臘的科林特灣沿岸的埃利凱。另外兩個古代港灣遺跡就是至今仍沉睡在海底的腓尼基的西頓(今黎巴嫩的賽達)和推羅(今黎巴嫩的蘇爾)。

2.海神波塞冬大神殿

對埃利凱的最後一段曆史,古希臘的地理學家和曆史學家作過生動的描繪。亞裏士多得(希臘哲學家,公元前384—前323年)曾記述過有關事實,巴阿尼亞斯(希臘旅行家,生活在公元2世紀)的《希臘導遊記》對此做了詳盡的記錄。

據說在埃利凱,有伊奧尼亞人建立的海神波塞冬大神殿。海神波塞冬的信仰在這裏是絕對至高無上的。由於亞加亞人的入侵,這座重要城市遭到踐踏蹂躪,神廟也荒廢了。波塞冬一怒之下,馬上將地震的災難降臨於這個城市。眨眼之間,埃利凱就被大海吞沒了。大陸的深處都成為一片汪洋,連樹尖也沒於海水之中。這場大災難之後,過往的船隻可以看得到水下的森林和成排的街道,隻有波塞冬的大青銅像依然威風凜凜的挺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