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著作
1755年,康德出版了《宇宙發展概論》。在這本書中,康德提出了宇宙起源的“星雲學說”,後來經過天文學家拉普拉斯的校正,形成了“康德—拉普拉斯學說”。時至今日,這種關於宇宙起源的學說依然具有重要的解釋力。如果康德沿著科學的道路繼續前行,也許他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此後,康德又撰寫了大量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康德的名聲已經飛出了哥尼斯堡。1770年1月,耶納大學的一紙聘書飛來,但是康德拒絕了耶納大學的教授職位,同年,他以《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一文獲得哥尼斯堡大學邏輯學與形而上學的教授職位。自此,康德的生活處境大為改善,同時,他的研究興趣也轉向了哲學領域。
永久和平的藍圖
1795年,反法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反法聯軍依然無法應付法國人,於是德意誌、西班牙和法國三方舉行巴塞爾會議解決停戰問題。雖然居住於哥尼斯堡,但是康德還是非常關心法國大革命的進展,這場震撼歐洲王室的革命自然也讓康德震驚不已。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之後,各國簽訂了《烏得勒支條約》結束了這場席卷西歐各國的戰爭。神父聖彼埃爾寫了一本名叫《論永久和平》的小冊子。康德模仿這位神父撰寫了一本《永久和平論——一部哲學的規劃》,以探索人類和平的道路。也許18世紀就是一個戰爭不斷的世紀,歐洲各國幾乎一直處於戰爭狀態,而且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戰爭的耗費也越來越多,一紙和平條約不過是休戰書而已。和平,似乎隻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作為哲學家的康德卻對和平充滿了樂觀,即使在法國大革命戰火即將燒遍歐洲的時候,康德依然對人類的理性與和平充滿了信心。
康德的《永久和平論》後來成為國際關係學中最經典的論著之一,理論家們從康德的這本小書中挖掘出了無限的資源。不過可惜的是,有些說法已經超出了康德的論述,比方說民主和平論。理論家們說,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並且將這一“發明”歸功於康德,但是,在康德的這本書中根本找不到“民主和平論”的影子。如果康德看到現在一些理論家的大作,他會啞然失笑;如果他看到有些人將標簽貼在他的頭上,或許他會勃然大怒。不過,研究康德這本小冊子的論著浩如煙海,由此可見康德的影響與地位。
康德在寫這本小冊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不安與虔誠,他害怕別人諷刺他是不通治國之術的腐儒,但是他的確相信理性,相信理性的人們能夠找到一條通往和平的通衢大道。康德為世界的永久和平提出了六項條款:不能締結有害於未來和平的秘密條約;不能通過繼承或者交換出賣一個國家;廢除常備軍;取消用於戰爭的國債;不能幹涉其他國家的內政;不能采取暗殺等極端的手段破壞國家之間的和平基礎。此外,康德還認為,隻有建立共和國的聯盟才能為永久和平提供保障,因為共和國之中,由人民決定是否發動戰爭。當他們選擇戰爭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自己要走上戰爭,他們的財產將成為國家的軍費,他們的莊園將毀於戰火。因此,共和國的公民們不願意以戰爭解決爭端和分歧。
康德關於永久和平的真知灼見如同星空中的北極星一樣,為人們指明了方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康德為人類留下了這麼一部熠熠生輝的著作,不僅為人們尋求和平指出了道路,而且也賦予了人類追求和平的信仰和勇氣。如同康德的墓誌銘一樣: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越讓人驚奇與敬畏——頭頂上的蒼穹和心中的道德律令。永久的和平不就像頭頂的星空一樣嗎?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卻值得為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