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心裏想:“推一塊五的吧。”店主人也想著,“就她這套腦袋,隻稱推一塊五的。”
“要什麼發型?”店主人問了一句。
老五雖然是個女的,也隻是個女的罷了。她哪懂得什麼發型?隻是說:“推短一點的。”
“哪有這路發型?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走?”
老五用手比劃著:“就打後邊往上推。”
“那不成了光葫蘆蛋?”店主人感到憋氣地說,“說你也不懂,就推個青年頭吧!”
老五忽然想起來說:“就推青年頭!”她在電視裏見過,“那是太太小姐的頭,是最時髦的頭。姐姐不是也推這種頭嗎?”這在過去,想也不敢想。因為她跟那些人不是一個等級的人!以至於一時叫不上發型的名字。做夢也想不到:今天她竟然也有機會,坐在理發店的椅子上推這種頭。“好,好,就推這種頭!”推了這種頭,她就會像太太小姐一樣美了。你還甭說,頭推完了,小模樣比她姐姐還俊。可她的青年頭,跟她的肋脦衣裳實在不相稱!這真是現代化的腦袋,貧窮落後的土包子衣裳!
頭推完了,老五把錢遞過去:“兩塊!”她正等著找錢呢,卻沒想到店主人接過錢往匣子裏一扔說,“正好!”
老五想:“她還坑了我五毛!”心裏很不痛快。本來,老五受了委屈很少敢辯理;現在在生人麵前,她隻好放下眼皮甘認肚子疼。正在這時候班長進來了,一見麵就驚喜地嚷道,“嗨,漂亮極了!多少錢?”
老五嘟噥著說:“兩塊。”
班長問店主人:“師傅,青年頭不兒一塊嗎?”
店主人說:“你們這些常照顧主一塊。她這棗木根子腦袋,難伺候極了,八年都不理一回發。兩塊,還少要著呢!”
怪不得人們說:“人老奸,馬老滑。”隨便找個理由,就叫你無言答對。班長和老五隻好走了。
箍著白口袋帽子的人想:“‘洋錢是白的,眼珠是黑的。’耍手藝人也習慣‘見人下菜碟’。土老百姓永遠是去吃虧的。也難怪姑娘好打扮,小夥子喜歡歪扛帽子。這叫做‘紅口袋,綠口袋,有人怕,有人愛’。正直的人,總要掂量掂量自己該怎麼辦!”這且不表,單說老五去春遊。
公共汽車開來了,老五第一個跑過來。你看她,梳洗幹淨,穿戴整齊:潔淨的青年頭,頭發黢黑而富有彈性;潔白的臉,叫班長給揉了兩把淡淡的蘋果紅;花格褂子、藍褲子穿著合體;腳穿一雙媽媽給她做的青條絨鬆緊口鞋。隻是沒穿襪子,褲腳下麵露著黑紅的腳麵。對於這身打扮,老五就覺得一步登天了;照照鏡子,歎口氣說:“我也該是世界上頭等的美人了!”一想到這,她樂了。因為她早就有“美人老五”的美稱。“雖然是挖苦,現在該名副其實了!”不過,她也知道“天外還有天”。比如,走在她身邊的班長、中隊長,都是獨生子女;哪個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她老五隻跟自己比。這樣一比,她就怪知足,不叫爸爸媽媽為難。這也是她難能可貴的優點。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竭盡全力的事。老五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雖然年紀小,她的理想和追求也不會比別人差。不過,誰也不能超越客觀條件的允許。這樣,她就很知足。
老五沒出過遠門,當見到火車悶兒悶兒地叫著跑過來時,她揮著手呐起喊來:“火車,火車,我看見真火車啦!”這也難怪,她從來就像圈在籠子裏的鳥,沒有痛快地飛一飛、唱一唱過。站在旁邊的班長說,“怎麼啦你,瘋啦?平時少言寡語,今天是脫韁的小馬,敞開兒地奔跑,美得發狂嘍!”經班長這一說,老五不好意思起來。當她看到早晨的陽光,照到不遠的西山時,盡管心情很激動,卻也沒再撒花兒。
老五一路很高興。汽車從前門樓子旁邊開過去,在停車場下了車,排著隊來到天安門廣場。這時候,老五的眼真有點不夠使的了: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巨大的毛主席像,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光彩奪目的毛主席紀念堂……所有這一切,都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狂濤巨浪。上午參觀了自然曆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由於人太多,沒能瞻仰毛主席遺容。下午參觀了自然博物館。
老五春遊一次北京,大開眼界,大長知識,大受教育,大長誌氣。她覺得自己“也應該頂天立地的生活,應該像革命老前輩那樣幹點什麼,應該多學些知識,在科學上攀登攀登。自己的功課雖然很差;但是,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紅軍吃草根過雪山,把天大的困難都戰勝了,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有了這樣的榜樣,我也應該有勇氣克服困難,我也能學好功課、取得好成績。”
總之,參觀以後,老五心裏有一萬個想法。她覺得自己長大了,她覺得心裏充滿了戰勝困難的勁頭,她覺得自己將成為戰勝困難的英雄,她覺得自己將成為掌握知識的人材。她將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經過參觀,老五覺得自己的身心,就像鋼打鐵鑄的一樣硬棒起來。可也有使她不高興的。
中午,老五來到箭樓東南馬路邊,想在小攤上買點吃的,問了幾樣食品都挺貴。她問賣東西的姨姨,有沒有賤一點的。那姨姨把披肩發一甩,瞪了她一眼。為什麼呢?雖然那姨姨是擺小攤的,可她是北京人兒。她一看老五的光腳丫、鬆緊口鞋,就知道是個老鄉邦、土包子。“北京人的高貴”和“鄙視人的心理”,一下頂到了她的眼珠上,使她瞪了老五一眼。老五一看她沒吭聲,以為她沒聽見,又問了一句:“姨姨,有賤一點的嗎?”
披肩發一瞥一瞪一晃腦袋說:“這的東西都不賤,沒人白給。要沒錢哪,紮老外懷裏撒一撒嬌,保管有錢買香腸吃!”老五聽了她的話雖然不全懂,但知道不是好話,一撅嘴就走了。後來,老五終於買了些動物餅幹吃。盡管去北京一趟,老五有數不過來的收獲,隻要一想起披肩發的話,她就一肚子氣。心想,“我不能做那種人!”
五、想學就有辦法學好
春遊過了,又該按常規上課了。老五想加把勁把功課弄好,農活又多起來。她想叫班長給拿個主意。班長也想不出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隻是說:“我跟老師說說,把你調到我一桌。”
桌調好了,老五得到了班長的更多幫助;可老五的功課差有曆史性,哪是三天兩早閑能補好的?班長也隻能幫助她完成當天的作業。
隻要願意把功課學好,總有機會和辦法。一天,家裏種地,老五歇工了。她想利用午睡的時候去找班長補課,一出門正碰見李花。李花是二年級學生。她有一題做錯了,叫老五給她講一講。這可是個天大的好事!自從剪了青年頭,竟然有好多人看得起了。老五當然願意幫忙。可還沒容老五說話,旁邊的李四叔說:“你怎麼找她呀?她自己都笨得怪哭的,還能給你講?”
老五真感到憋氣。她沒去理睬四叔,隻對李花說:“拿來我看看!”李花遞過來一看,還真的不會,伸過手攏著李花說,“走,咱們找大娟去!”
來到大門外邊喊了兩聲,隻聽大娟奶奶說:“睡覺了!”老五她們沒好意思再叫。這時候,大娟跑出來了。幾個人來到大樹陰涼兒,討論算題。
大娟是三年級學生。對於應用題計算,她不但懂得算理,還能學著老師給別人講解,是出了名的好學生。她拿過李花的題看了看,在紙上寫道:“你有5枝鉛筆,我有3枝鉛筆,兩人共有幾枝?”
李花說:“5+3=8(枝)”。
大娟問:“你比我多幾枝?”
李花說:“5-3=2(枝)”。
大娟寫道:“大娟有3枝鉛筆,李花比大娟多2枝。李花有幾枝鉛筆?”大娟問,“李花得有幾枝鉛筆,才比大娟多2枝?”李花還沒想出來,老五搶著說,“5枝!”
大娟問李花:“李花要有3枝,會比大娟多嗎?”
李花說:“不多,正好相等。”
“李花要有4枝,比大娟多幾枝?”
“多1枝。”
“李花要有5枝,比大娟多幾枝?”
“多2枝。”
大娟又問:“5枝是怎麼求出來的?”
老五搶著說:“3+2=5(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