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歐戰全麵爆發(1)(3 / 3)

8月27日,希特勒在給達拉第的複信中就巧妙地利用了法國人不願為但澤流血,不願為波蘭送命的心理,許諾德國就對法國放棄了一切領土要求。

為了使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看起來德國對波蘭的侵略名正言順,希特勒一夥不但進行了卑鄙的宣傳,而且采取了一係列無恥的“行動”。

早在8月初,國防軍統帥部諜報局局長卡納裏斯海軍上將就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發給希姆萊和海德裏希150套波軍製服和若幹波軍小型武器。後來他才得知,這些東西是用來製造先動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的假象的道具。被選定執行這項計劃的是年輕的黨衛隊特務,名字叫阿爾弗雷德·瑞約克斯。

1939年9月1日拂曉,德軍地麵部隊從三個方向向波蘭發起全線進攻。侵入波蘭國土的第一輛軍車上帶有德國的“雙頭鷹標誌”。8月31日晚8時,這場醜劇正式開演,由穿著波蘭陸軍製服的黨衛隊人員開槍射擊,假裝對格萊維茨的德國電台的進攻,並把事先麻醉過去的集中營囚徒放在電台的門口,充當被波軍打傷的電台工作人員。這些冒牌的波蘭人攻下電台後,用波蘭語廣播了三、四分鍾的煽動性反德演說,然後開了幾槍離去。

晚上10時,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胡說,“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波蘭的正規軍攻擊了格萊維茨電台”。於是,希特勒便提出了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國陸、海、空三軍一齊出動,大舉入侵波蘭。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於首次突擊,將主力使用於南北兩翼,迅速突破和分割波軍防線,在維斯瓦河以西圍殲波軍重兵集團,力求盡快結束對波戰爭,爾後將主力西調對付英法。

戰爭一開始,納粹德國的空軍便對波蘭的城市、機場、鐵路、橋梁、電站、交通和通訊樞紐、部隊和軍火庫進行狂轟濫炸,使弱小的波蘭空軍遭到重創,給波蘭造成重大人員和物質損失。

在但澤地區,戰鬥主要集中在韋斯特普拉特。由於進攻準備不充分,盡管有教練艦上重炮的火力支援,德一支海軍突擊隊的進攻仍遭到失敗。對迪爾施附近幾座大橋的襲擊也未成功,橋梁均為波蘭人炸毀。因此,在較長時間裏東普魯士中斷了與德國其他地區的聯係。

9月2日,希特勒要求對韋斯特普拉特再次實施攻擊,攻擊日期確定為9月4日,但後來又多次推遲。為保險起見,德國人進行了周密準備。他們曾對韋斯特普拉特多次炮擊,並動用60架俯衝轟炸機進行轟炸。他們還向但澤調來1個工兵連,加強步兵的力量。在德軍不斷猛烈空襲和炮擊的情況下,波蘭守軍由於彈藥補充不足於9月7日投降。至此,“波蘭走廊”戰役結束。

戰爭的第一天,德第4集團軍的左翼部隊在科尼茨東北強渡布拉厄河。該集團軍的右翼部隊沿奈策河前進,9月2日晚,進抵納克爾西北10公裏處。集團軍中路部隊突破了克羅內兩側布拉尼河上的堅固設防陣地,越過布洛姆貝格—迪爾紹鐵路,在庫爾姆附近進抵維斯瓦河。

9月3日,德第4集團軍在圖霍爾荒原北邊建立了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之間的陸上聯係。在庫爾姆附近渡過維斯瓦河的行動,也未遇波軍多大抵抗。該集團軍中路繼續向東推進至德雷文察河。

在圖霍爾荒原被合圍的波蘭部隊試圖向南突圍,但其戰鬥力很快便被大大削弱。9月5日,這股波軍被德軍殲滅。德第3軍的右翼部隊未經重大戰鬥,便進抵布羅姆貝格,後掉頭向南直逼霍恩薩爾察。

德第3集團軍的右翼部隊擔負著支援第4集團軍進攻的任務。該部越過普魯士邊界後不久便遭到波軍的有力抵抗,到9月4日才攻占格勞登茨。後繼續南進與從波美拉尼亞向前推進的德第4集團軍會師。

在第4集團軍向維斯瓦河推進時,隻想保證自己的側翼不受駐守在“波蘭走廊”北部、負責守衛格丁尼亞港的波軍的攻擊,對該部波軍未采取任何軍事行動。9月6日,由考皮施將軍指揮的由德國邊防軍組成的“北方兵團”,才開始對該部波軍實施包圍。

“波蘭走廊”戰役結束後,原屬第4集團軍的由裝甲和摩托化步兵師組成的第19軍,立即奉命向第3集團軍左翼開進。第21軍在格勞登茨東南與第4集團軍會師後也被抽調出來,同其他主要由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和第4集團軍組成的部隊一起被調往約翰尼斯堡—呂克地域。此外,位於勒岑附近的所有非必需部隊也被用來加強第3集團軍的左翼,以保證在這裏形成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