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權衡得失,成本與收益是關鍵第 (1)(1 / 3)

第十三章 權衡得失,成本與收益是關鍵第 (1)

公元前280 年,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斯在意大利戰場上同羅馬人作戰。皮洛斯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他是亞曆山大的遠親。皮洛斯夢想以亞曆山大為榜樣,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這一年,羅馬軍隊向南意大利的希臘人發動進攻,南意大利向皮洛斯求助。皮洛斯率領大軍抵達南意大利,他的軍隊包括2 萬名重裝兵,2000 名射手和3000 名騎手,還有第一次出現在南意大利土地上的20 隻戰象。戰象經過特殊訓練,作戰時由一個象奴駕馭,象背上站著4 個手持長矛的士兵,衝鋒時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羅馬軍團和皮洛斯展開第一次激烈的會戰。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的羅馬士兵經受住了皮洛斯槍兵騎兵的強大衝擊,雙方七戰未決勝負。正當雙方人喊馬嘶浴血奮戰的時候,皮洛斯的戰象勇猛出擊。羅馬人的戰馬被這些巨象嚇得四處逃竄,羅馬士兵紛紛後退。皮洛斯乘機輪番衝鋒,羅馬人大敗,死傷7000 多人,被俘2000 多人。第二年4 月,皮洛斯再次進攻羅馬,會戰在奧斯庫倫城展開。羅馬人集結了7 萬人的軍隊,並且發明了一種配著炭火的戰車。他們相信動物是怕火的,而且選擇了一片森林作為自己的步兵、騎兵的作戰地。但皮洛斯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羅馬人逼到一塊平原上。經過數日的激戰,羅馬士兵在大象腳下死傷慘重。羅馬人失去了6000 人,還有他們的執政官。皮洛斯也損失慘重:損失3500 人,本人也受了輕傷。雖然皮洛斯勝利了,但他也不得不歎息道:“如果再來一次勝利,誰也不能跟我回國了。”從此,“皮洛斯的勝利”比喻實際上接近失敗的勝利。

皮洛斯的勝利,又稱為得不償失的勝利。因為他為了取得勝利,付出太多,以至於回報和付出不成比例!但是,有時候為了讓對方放棄和自己戰爭,故意製造困難,讓對方增加開支成本,讓對方覺得得不償失,迫使他主動放棄!

戰爭如此,市場競爭也是如此,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也都要麵臨著一個成本和效益的問題。理想的狀態是以盡可能小的成本換取盡可能大的效益,但是無論曆史還是現實中許多的選擇並不理想。

遇到騎虎難下的情況時,一種策略就是及早地退出遊戲,否則損失將會越來越慘重!另一種策略就是妥協,以暫時的謀和來減少成本損失,為明天的投資保存實力。在曆史中,那些不懂進退的人終究都嚐到了失敗的苦頭!

以退求進,保住根本就是明智的選擇

武則天14歲時,已是豔名遠播,她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封為才人,唐太宗十分寵愛她,稱她為“媚娘”。

不久,人們盛傳唐朝將遭受“女禍”之亂,且公開言及這個女人姓武。宮中觀測天象的大臣麵諫唐太宗說:“帝星晦暗,女主環伺。這個女人看來已在宮中,陛下為了確保江山永固,應當查出此人,以絕後患。”

唐太宗心有震動,但並未深信,他對言事的大臣說:“此事非同小可,不能隨便亂說。若有偏差,朕豈不遭人指責?”

“女禍”之亂的說法越來越盛,許多大臣紛紛上奏,有的竟出語尖刻道:“天象已顯,此是上天示警,陛下怎能視而不見呢?此事關係大唐江山存亡,縱使牽扯無辜,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陛下決不可掉以輕心,遺下大患。”

見群臣如此鄭重其事,唐太宗也重視起來,不敢怠慢了。他命人暗中把姓武之人逐一檢點,不惜找借口或逐或廢,一時搞得人心惶惶,武姓之人更是人人自危。

武則天陪伴唐太宗左右,她嬌媚可人,很會討唐太宗的歡心,唐太宗對她十分鍾愛不忍處置她。有人上奏唐太宗說:“武媚娘雖是年少性純,但她終究是大嫌,陛下應當立即下決心,把她廢除,宮中才可得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