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智豬博弈,多勞未必多得 (1)(3 / 3)

幾個兒子很難過,沉默地搖搖頭說:“不知道。”姚崇歎了口氣,繼續說;“製人,要因人之性,借人之手。張丞相這個人生活揮霍浪費,尤其喜歡服用和玩賞的東西,我死以後,他以同僚的身份,必然前來吊唁,你們多拿一些我平生喜歡的東西,如飾有珍寶的帶子和各種寶器,陳列到帳前。如果他不看這些東西,你們要迅速安排家裏的事情,全家人都會遭到他的迫害;如果他注意這些東西,你們就不用擔心了,將他喜歡的東西送給他,然後請他撰寫我墓碑的碑文。得到他寫的碑文以後,立即就上報給皇帝,並先將石料準備好備用,盡快鐫刻,並告訴張說已經經過皇帝同意。” 

交代完後事,姚崇沒多久就死了,兒子們為父親發喪,張說果然來吊唁。剛進靈堂,他就盯住了擺在靈案上的諸多玉器寶玩,連行禮時也心不在焉,直盯著不放。姚崇兒子們心中暗喜,忙按姚崇生前指教,將寶玩玉器盡數送給張說。張說稍作推辭就歡天喜地地收下了。 

張說回到府中,急忙細細把玩剛得到的寶貝,剛心滿意足地收拾好,就有姚崇長子前來求見,原來是來請求為其父撰寫碑文的。張說沒考慮,馬上答應了。姚崇長子千恩萬謝地走了。 

幾天以後,張說送來了寫好的碑文,敘述姚元崇的生平,很詳細,文章寫得非常好,大致的意思是稱讚姚元崇像撐天的八根柱子之一,應該列在高超明智的賢人行列中,雖然歲月流逝,一切成為過去,但他的教化政績功勞永存。 

姚崇的兒子們見到碑文,連忙按父親吩咐,拓印一份後,呈奏皇上。皇上禦批“可”,便速請人刻在準備好的石碑上。 

過了兩天,張說從偶得寶玩的狂喜心境中平靜下來,仔細回味,才覺得此事很蹊蹺,姚崇家為何平白無故送這麼珍貴的寶玩給自己呢?又一想自己與姚崇的仇怨一直沒解,憑什麼要寫碑文呢!忙派人去姚府索回,說前日所寫碑文有點不妥之處,請求取回去修改。可惜來不及了,姚崇家人說那碑文已奏過皇上並已刻在碑上。張說聽說後,頓首捶胸,罵道:“死了的姚元崇還能算計活著的張說,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才能同姚元崇相比,還差得遠呢!” 

姚崇深知張說貪求寶玩玉器之性,才因其性而巧施賄賂之計,讓自己的政敵說自己的好話,避免政敵在自己死後對自己進行攻擊,也為兒孫們免除了一場大劫難。

姚崇未必比張說聰明,但在時機的把握上卻恰到好處。兵法講求“速”,生活的各種博弈也同樣講究速度。在姚崇和張說的人生博弈中,速度是姚崇贏得張說的重要因素,同時憑借對於張說的性情、喜好的這些信息的了解,他才成功地將張說這隻本來處在優勢的“智豬”變成了一隻處在劣勢的大豬,從而很好地保全了自己的家人。

誠然,“心想”不一定就“事成”,但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事”尚可“遂人願”,關鍵是想好了,就應當去做、去行動。思想指導行動,行動才能實踐思想,行動也是博弈的終結,不管決策如何完美,沒有行動,最終也會像海市蜃樓般虛幻。

博弈法則:

孔子說:君子貴訥於言而敏於行。其意是告訴人想問題、辦事情要善於把思想化為行動,切忌空想、說空話。一個好的決策必有最佳的時機,在雙方博弈中,有時快者的效益往往就是慢者的代價。

裝瘋賣傻,隻是坐等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