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 (3)(2 / 3)

無功不受祿,信息不對稱下的取舍

戰國時代,孟子名氣很大,府上每日賓客盈門,其中大多是慕名而來的求學問道之人。有一天,接連來了兩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齊國的使者,一位是薛國的使者。對這種人物,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們。

齊國的使者給孟子帶來赤金100兩,說是齊王所贈的一點小意思。孟子見其沒有下文,堅決拒絕齊王的饋贈。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隔了一會兒,薛國的使者也來求見。他給孟子帶來50兩金子,說是薛王的一點心意,感謝孟先生在薛國發生兵難的時候幫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蘆裏裝的是什麼藥。

陳臻對這個件事大惑不解,他問孟先生:“齊王送你那麼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國才送了齊國的一半,你卻接受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對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錯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錯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對了。”

孟子回答說:“都對。在薛國的時候,我幫了他們的忙,為他們出謀設防,平息了一場戰爭,我也算個有功之人,為什麼不應該受到物質獎勵呢?而齊國人平白無故給我那麼多金子,是有心收買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錢收買的,我怎麼能收他們的賄賂呢?”

左右的人聽了,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見解和高尚操守。

有功受祿,理所當然;無功受祿,心有不安。這主要是因為後者不符合博弈中投資與收益的規律,不投資,就能收益常理說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好事”,估計也是有人想借錢等物質來達到自己隱密的目的。如果你無功受祿,就容易受他人牽製,為他人謀事。可見,孟子的斷然拒絕齊人之金實在是明智的處世之道。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中諸如孟子一樣的智者不在少數。據說齊國曾有一個名叫吐的人,經營宰牛賣肉的生意。由於他聰明機靈,經營有方,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一天,齊王派人找到吐,對吐說:“齊王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打算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這可是大好事呀!”

吐聽了,並沒有受寵若驚,而是連連擺手說:“哎呀,不行啊。我身體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後來,吐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奇怪,吐怎麼這麼傻呢?於是跑去勸吐說:“你這個人真傻,你一個賣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鋪裏生活,為什麼要拒絕齊王拿厚禮把女兒嫁給你呢?真不知你是怎麼想的。”

吐笑著對朋友說:“齊王的女兒實在太醜了。”

吐的朋友摸不著頭腦,問他:“你見過齊王的女兒?你何以知道她醜呢?”

吐回答說:“我雖沒見過齊王的女兒,可是我賣肉的經驗告訴我,齊王的女兒肯定是個醜女。”

朋友不服氣地問:“何以見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就說我賣牛肉吧,我的牛肉質量好的時候,隻要給足數量,顧客拿著就走。我用不著加一點、找一點的,顧客就會感到滿意。我呢,唯恐肉少了不夠賣。我的牛肉質量不好的時候,我雖然給顧客再加一點這、找一點那,他們依然不要,牛肉怎麼也賣不出去。現在齊王把女兒嫁給我一個宰牛賣肉的,還加上豐厚禮品財物,我想,他的女兒一定是很醜的了。”

吐的朋友覺得吐說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勸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