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 (1)(2 / 3)

人們在為私利考慮的時候不可太過精明,因為精明不等於高明。精明依靠算計,算計靠揣度別人的心思,也就是要根據別人的決策來做自己的決策。但任何人都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蛔蟲,都不可能確保對方的決策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像富凱那樣用自己的思維替別人做決定,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

博弈論中有一種占優策略,是指掌握完全信息情況下,多重策略剔除後的最優策略。占優策略是不受對方策略影響的均衡策略,所以如果所做策略有太多的不確定信息(比如富凱就沒有充分重視路易十四的個人性格和偏好——路易十四傲慢自負,自詡為“太陽王”。這樣的人怎麼會容許別人遮蓋了他的光輝),就證明不是最優策略。這種情況下作出的策略就需要審慎,三思而後行。如果博弈中雙方合作時的利益最大,但若一方不願意合作,那合作的一方必然吃虧,尤其是地位不平等的雙方合作,處於弱勢的一方很容易犯自作多情的錯誤。

戊戌變法時,麵對頑固派的攻擊,康有為向袁世凱求救,結果袁世凱向慈禧告密,加劇了變法運動的最終失敗。康有為或者說是維新派是以“袁世凱不反對變法”這一信息作出策略選擇的,而這個信息顯然不能作為下一步策略的根據,因為不反對變法並不能說明就反對保守。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時,更應充分把握所有影響策略的信息,然後去劣存優,選擇一個最佳決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容易失於理性,作出愚蠢的下下之策。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須符合以下定律:按照你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別人,但前提是他們也按同樣的方式行事才行。

博弈法則:

博弈論中有一種占優策略,是指掌握完全信息情況下,多重策略剔除後的最優策略,如果所做策略有太多的不確定信息,就證明不是最優策略。這種情況下作出的策略就需要審慎,三思而後行。

投其所好,精彩的表演才能博得掌聲

公元1850年2月,清道光皇帝駕崩,鹹豐皇帝即位。這時,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民不聊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各種矛盾。南方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僅廣西一省就有二三十支起義隊伍,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他們討伐清廷,打得清軍焦頭爛額,弄得剛剛即位的鹹豐皇帝心神不寧。

後來,鹹豐帝起用了漢族地主出身的曾國藩創建的一支湘軍鎮壓太平軍,取得了一些勝利,並占領了湖北的武漢等地。消息傳到京城,鹹豐帝十分高興,大感欣慰,設宴與各位大臣慶賀。慶賀之餘,鹹豐帝率嬪妃去圓明園遊玩。鹹豐帝與嬪妃正在邊玩邊笑,忽然聽到“桐蔭深處”傳來南方的曲調,委婉動聽。鹹豐帝就問身邊的太監:“是誰在唱?”

太監答道:“是宮女蘭兒。”

這蘭兒便是葉赫那拉氏的小名。那拉氏因為其祖先住在葉赫(遼寧省開原縣北)而得名。她是安徽道台、滿族人惠徵的女兒。那拉氏從小生得機靈,又長得仙女一般,還有圓潤的嗓音,會唱南方江浙一帶的小調,因此18歲便被選入宮了。

那拉氏入宮後,由於皇帝妻妾很多,而自己地位很低,根本見不到皇帝。然而她又不甘心讓自己的黃金歲月白白過去,決心千方百計地接近皇帝。於是,她便經常打聽皇帝的愛好,並不惜重金買通太監,以便得見龍顏。這一天,她在“桐蔭深處”唱歌,就是太監拿了她一份厚禮之後專門安排的。如果不是受賄太監引路,偌大一個圓明園,鹹豐帝是根本聽不到她的歌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