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聽得雲裏霧裏,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隻能憑印象,大概知道宜陽在韓國的西部,是很久以前的韓都,離秦國很近。
陽翟是韓國上一次的都城,離楚國較近。
而現都城新鄭,離魏國的都城大梁很近,雙方快馬加鞭,隻需要不到一的時間,就可以從自己的都城殺到對方的都城之下。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魏韓兩國在都城,都會留有重兵的。
在軍事這一塊,前任也是半桶水,更別提熊槐。
熊槐問道:“賢卿以為我們楚國應該如何防備韓國。”
昭雎回答:“大王,正如微臣方才所言,韓國對秦國同樣抱有戒心,為了防止秦國假道伐虢,所以宜陽的韓軍,韓國不會全部調離。我楚國麵對宜陽方向的軍隊,極有可能是秦韓聯軍,而且是以秦國為主。”
“但是對這一路的軍隊,我們楚國大可不必擔心,從宜陽進攻我們楚國,正是我楚國方城一線,易守難攻,秦韓軍隊不足為慮。而陽翟方向的韓軍,距離我楚國的襄城極近,需要派遣一位將領領兵防守。”
熊槐再問道:“不知何人可以防守鄧蔡兩地。”
昭雎頓了頓,道:“將軍昭應,熟知兵事,若是協助襄城守防備韓國,必能讓韓國不能寸進。”
熊槐還沒有點頭,令尹景鯉道:“大王,臣有一言,望大王察之。”
熊槐聞言看向景鯉道:“令尹請。”
“大王,工尹所言雖然完備,但是我楚國乃是下大國,何必擔心秦國的攻打。”
“況且如今下的心願是攻打齊國,若是我楚國貿然調兵,必然會讓秦國驚懼,而讓趙魏失望,屆時如果秦國不出兵伐齊,齊國難以被製裁,則必然強大。”
“所以微臣愚見,可以令大將軍所部駐兵丹水之南,以防備秦國。而為了能讓秦國割讓巴國,並且盡快出兵齊國,我楚國可以調柱國景翠所部,移師東進攻打齊國。”
熊槐聞言眼睛微微一縮,景鯉的話讓他想起了第一次和昭陽的交談的情形。
當時昭陽叮囑,楚國的軍隊可以東進,但前提是秦國出兵攻打齊國。如果秦國不出兵,那麼以秦楚之間的矛盾,楚國不能率先將軍隊調往東方。
而且楚國的軍隊開到東方,究竟是救援齊國還是攻打齊國,還要看情況。
熊槐想到頓時沉默不言。
陳軫見楚王許久不話,想了想,出來開口道:“大王,令尹與工尹所言都有道理。
當前下的主要目標是齊國。但是秦國目前態度不明,也不可不防。”
“如今我們已經和齊國絕交,秦國要是攻打我們楚國,我們已經沒有他國援兵了。這種情況對秦國是有利的,而對我們楚國是不利的。”
“麵對這一種情況,為了避免秦國得到借口攻打我們楚國,微臣以為可以調柱國所部東進。”
“但是,為了避免秦國趁機偷襲,聯合韓國攻打我們,柱國所部的軍隊,不能直接調往齊國邊界,而是應該打著支援魏國的旗號,駐紮在魏國邊界,以次來威震韓國。”
“若是韓國夥同秦國出兵,那麼立即調柱國所部向韓國都城新鄭進攻,一方麵吸引圍魏救趙,調動韓國的軍隊,另一方麵迫使韓國向秦國求援,也可是秦國分兵,減輕其他方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