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這件事搞砸了···
現在各國中,出來肉刑以外,出現最多的就是鞭刑,少則數十鞭,多則數百鞭。
陳軫為了將修改後的肉刑與之前的鞭刑區分,故而全部采用了杖刑。
然後根據鞭刑,製定了杖刑。
因為杖刑明顯要比鞭刑嚴重,本著體現楚王仁慈的原則,特意將杖刑的數量削減,確定為杖刑最高三百。
對於楚王詢問的這個問題,陳軫還真的沒有調查過。
他比較擅長內政外交,也沒有領軍打過戰,杖刑這東西一般在軍中使用,其他地方使用的極少。
而在軍中,陳軫接觸到的大多數懲罰,都是直接殺人,極少有用杖刑之類的刑罰。
不是混跡軍中的人,還真不了解杖刑,隻能想當然。
“眾卿可了解杖刑?”熊槐向群臣問道。
“···”群臣啞口無言。
因為防備戰事的緣故,楚國的高級武將基本上都在邊界統兵,而沒有過來參加朝議。
在場群臣中,在軍中混過的,隻有景鯉昭雎屈原三人,還要加上前任楚懷王。
但是無論是前任,還是景鯉屈原,對於杖刑這種用的很少的刑罰,都沒有給予關注,如果軍中的處罰要驚動他們三人,要麼死刑,要麼被貶。
尤其是景鯉和屈原,大多數的情況下,大都是在軍中擔任文職,隻知道杖刑是用木杖行刑,哪裏知道杖刑具體是怎麼回事。
昭雎想了一下,向楚王行禮道:“大王,杖刑乃是軍中刑罰,國中法律,則是處以肉刑,今大王變肉刑為杖刑,要想了解杖刑,還需要向軍中將領詢問。”
熊槐向昭雎問道:“工尹以為,軍中何人知曉?”
軍中的人肯定有很多都知道杖刑的,但是具體誰知道,熊槐就不清楚。
昭雎回答:“大王,偏將昭應久在軍中,應該知道杖刑。”
熊槐點頭道:“傳偏將昭應。”
此時正值昭陽喪禮期間,大多數昭氏族人都回到郢都,昭應此時也在昭陽府中。
“拜見大王。”昭應進入議事大殿後,有些拘謹的行禮。
昭應是昭氏一族在軍方的後起之秀,一直混跡軍中,和昭雎走的較近,故而昭雎剛剛向楚王推薦他。
而在來的路上,昭應已經知道楚王召見的內容了。
對於杖刑的刑罰,昭應這些年在軍中的經曆,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或者,隻要在軍中的中下層呆過一段時間,對於軍中的刑罰,都會了如指掌。
熊槐看著這個濃眉大眼的昭應道:“免禮。”
“謝大王!”昭應再次行了一禮,直起身體,等待楚王的垂問。
到底也是昭氏一族的出身,受到過大家族的熏陶。
昭應深呼吸兩口氣後,迅速將初見楚王的拘謹壓下,變得冷靜起來。
熊槐淡淡的道:“聽工尹所,將軍久在軍中,對軍中之事極為了解,寡人對杖刑一事有疑問,還請將軍細一二,替寡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