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熟丹爐(2 / 2)

大將軍府,張!看清楚玉牌中間五個篆刻的金字,轉瞬間那武官立刻換了一副阿諛的笑容道:

“下官有眼不識泰山,誤會!誤會!”

“這劉三是我家中的下人,難道也會跑去尚書府偷東西嗎?”張衍之笑著問道。

“公子說笑了,想必是這些下人有眼無珠,認錯人了,嗬嗬認錯人了。下官告辭,告辭……”

說完,令人架著那盧公子,轉眼間便走得一幹二淨。

回到酒樓,張衍之掏出十兩金子,將劉三的丹爐買了過來。小七見劉三性格耿直,而且一身氣力遠超常人,也不願他日後遭到報複、死於非命,就問道:

“你今天得罪了戶部尚書的兒子,日後這麻煩恐怕少不了了,你可願意來大將軍府做一名護院?”

劉三腦子雖笨卻不傻,連忙點頭應承了下來。

眼看著時辰不早,張衍之又去看完了雜貨市場最後幾家店鋪,可惜再無任何收獲,便帶著劉三一起回了大將軍府。

用過晚飯,張衍之回到房中,開始檢點一天的收獲,小蛇幽兒也從懷中鑽出,好奇的看著他手中的物品。由於不方便收入儲物袋中,張衍之一回到家,就讓護衛和劉三將今天買來的東西堆放到他的房間裏,雜七雜八的一大堆東西,將房屋的一角堆得滿滿當當。

首先察看的,是張衍之認為價值最高的煉丹爐。至於這煉丹爐的來曆,路上他也曾向劉三細細詢問了一番,據劉三所說,這丹爐是他爺爺劉端午從一位老道士手中得來的。

劉端午年輕時,進山砍柴遇到了一位受到重傷、奄奄一息的老道士,便將他背回家,請來郎中為他療傷;過了些日子,這個老道士痊愈之後,便不告而別了,隻留下這個煉丹爐和一張便條。便條上寫著幾行字,大意是:老道我乃是修道之人,自知元壽將至,但還有些塵緣未了,所以不告而別;受君大恩,本當重報,無奈修道之人身上並無金銀之物,隻好留下丹爐一座,遇到識貨之人,可賣千金雲雲。

劉端午家中本就窮困,聽老道士所言這丹爐價值千金,於是便拿出去四處兜售。有人見這丹爐造型精致,也願意出錢購買,不過最高隻出到十兩金子,對於窮苦人家來說十兩金子雖然不少,可是與劉端午的心理預期相差未免過大。四處碰壁之後,仍將丹爐抱回了家,作為劉家的傳家寶傳了下來。

傳到劉三這一代,父母早亡,家中隻有劉三一人。劉三氣力雖然過人,不過腦筋卻稍有些笨,隻靠一身力氣做些苦工賺些銅錢,二十五六歲的年紀還沒攢下些錢娶個婆娘,於是又想起了父母留給他的這個寶貝丹爐。聽母親說,當年曾有人出十兩金子來買這個丹爐,劉三便按照這十兩金子的價格,四處沿街擺攤售賣,結果丹爐不但沒有賣出去,反倒被尚書府的衙內盧澤輝給惦記上了,於是便有下午雜貨市場的那一幕。

催動法力施展靈目術之後,張衍之的雙眼變得深邃氤氳,細看之下,仿佛罩了一層淡淡的霧氣一般,原本漆黑的眼眸中,似乎有湛藍色的光芒隱隱閃動。

這個煉丹爐長不過二尺高,通體發出寸許長淡紫色光芒,爐體呈黑銅色,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麵是用來加溫的火鼎,鼎有五足,上刻五行圖案,鼎身有三條金龍浮雕,線條勾勒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中間是煉製靈藥的丹房,刻有陰陽八卦圖;最上是一個精致小巧的爐蓋。在一個鼎足的內測不顯眼處,鐫刻著“玄玉”二字,也不知道是丹爐的名字還是原主的名號。

好一座靈力充沛、造型精致的熟丹爐!張衍之心道,可惜於我並無多大用處。若按照前世所聞,這樣一座中級煉丹師使用的熟丹爐,恐怕至少可以賣五十塊中品靈石了吧?

想來想去,如果拿去孫典老道那裏交易,倒是能換不少靈石丹藥回來,或許還能給幽兒換些帶靈氣的食材也未可知。

當初用千年人參換來的二百七十枚凝氣丸,本以為可以吃一千三百五十天之久,誰知今世變異為冰靈根之後,服用周期從五天減到了三天;而且幽兒上次服用了三分之一枚凝氣丸之後,三天之後也將其中靈氣吸收完畢,張口又向自己討。如此算下來,幽兒九天服食一枚凝氣丸,自己九天三枚,這兩百七十枚凝氣丸隻夠吃六百多天!何況幽兒現在剛剛出生,若是長大些,以靈獸吸收靈氣的速度,想必九天一枚凝氣丸定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