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德)W.施米特.原始宗教與神話[M].蕭師毅等,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22](蘇)Ю.В.勃羅姆列伊.民族與民族學[M].李振錫等,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l985.

[23](蘇)切博克薩羅夫,切博克薩羅娃.民族·種族·文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9.

[24]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研究評述[J].民族研究,2002(2)

[25](美)瑪格麗特·米德.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M].宋踐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6](法)列維-斯特勞斯.象征的效用[A].結構人類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27](法)列維-斯特勞斯.神話學:裸人[M].周昌忠,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

[28](美)喬治·馬爾庫斯,米開爾·費徹爾.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M].北京:三聯書店,1998

[29](法)埃米爾·塗爾幹,馬塞爾·莫斯.原始分類[M].汲吉吉,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30]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31]鄧曉華.人類文化語言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

[32]陳原著.社會語言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

[33](德)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M].姚小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4](瑞士)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明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5]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四川藏傳佛教調查研究叢書之一:藏傳佛教寺院資料選編(內部資料)[Z].1989.

[36]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四川藏傳佛教調查研究叢書之二:宗教政策文件及研究論文、報告選編(內部資料)[Z],1993.

[37]冉光榮著.中國藏傳佛教寺院[M].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

[38]冉光榮著.中國藏傳佛教史[M].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9.

[39]冉光榮著.變異與新生——藏傳佛教[M].台灣萬港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

[40]李濤合譯.第六屆國際藏學會論文提要譯文集[C].四川藏學研究所,1993.

[41]冉光榮(合著).四川藏學研究論文集[C].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

[42]石碩.西藏文明東向發展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3]周雷.知識整合的災難學:構想中國的下一個基本國策[N].聯合早報,2010-3-30.

[44]周雷.中國城市化背後的認知危機和出路[N].聯合早報,2010-8-4.

[45]周雷.旱災反思不應止於水命題[N].南方周末,20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