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虎
虎為獸中之王。人們對於虎的歌頌,最集中體現在嬰兒身上。孩子頭戴虎頭帽,身穿虎紋衣,腳蹬虎頭鞋,枕虎頭枕頭,玩泥泥虎。周歲時,舅舅要送給外甥一對布老虎。這麼多有關於虎的民俗工藝美術,都是希望孩子虎虎有生氣,要像虎一樣有著健康的體魄,要有猛虎似的勇敢堅強的性格。歌頌虎的實質還是歌頌人,歌頌新的生命的誕生和成長。
③蛇盤兔
這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的複合。在剪紙、麵塑、刺繡中大量存在,表現的是“蛇盤兔,必定富”的觀念。俗語說:“男人是摟柴的耙耙,女人是捆柴的。”“柴”諧音“財”,是用來捆柴的,類似於蛇。蛇盤兔象征男女同心合作,才能發財致富。
④團花
團花是剪紙中的一種形式,在民間有特殊的用場,嫁女時蓋在陪嫁的臉盆上,因此有的也叫臉盆花,它也可以貼在大格子的窗戶上。上文提到的石桂英老大娘剪的“福如東海”團花,最具典型。它將花卉、動物、人物、用具複合在一個畫麵中。也許你會覺得莫名其妙,但是,請您先聽聽下麵的一些順口溜式的歌謠:“蟾盤桂,女婿愛,佛手柿子活寶貝。”(愛與貝相押)“蓮花桂花打碗花,進的門子就當家。”“蓮花如意石榴榴,夫妻二人活到頭。”“拉的羊羊把的花,勤勞致富頭一家。”“桶裏出蓮出桂花,抱了孫子抱外甥。”很明顯,這幅團花是對於愛情和生命的頌歌,表麵上的任意所為,出乎意外,實際上是匠心頗具,情在理中。
這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舉出無數個,但僅從以上幾例就可以看出,年長者是以象征和比喻的技藝,通過民俗文化的傳承,有意無意地向年輕的一輩傳遞有關生殖和生命的信息,一次次地演奏著豐富多彩的生命交響曲,而最華美的樂章便是男女的結合,生殖出新的生命,當人們聽到新生兒呱呱的哭聲,做了長輩的父母,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便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三血緣關係民俗文化心理的內核
當我們對民俗工藝美術由表層到深層進行簡單的分析後,就可以看出:生命和生殖觀念是民俗工藝美術的一個首要顯著特征。這一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再進一步地深入剝蝕後,便發現了它的內核,即民俗文化心理,特別是高度注重的血緣關係,就成了民俗文化心理的核心。
民俗工藝美術是緊緊地伴隨著民俗事象而生存與發展的。周而複始的歲時節令和由生到死的人生禮儀,縱橫交錯地織成了一幅幅民俗風情畫。而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畫麵恐怕要數婚禮習俗。人之誕生禮也很熱鬧,然而對於新生兒來說則無所謂,因為他們不懂人事。人之葬禮也很莊重,然而對於死者來說也不足道,因為他們已享受不到。惟有婚禮,全家老少乃至親戚朋友,街坊鄰裏,都被牽動起來,它既是莊重的,又是熱烈的,既是承前的,又是啟後的,因而受到特別的重視,人們便傾注全部心血來讚美男女的結合。希望男女相愛(蟾盤桂,女婿愛),夫妻相和(佛手對蟾,兩口對緣),早生貴子(蓮生桂子),兒女滿堂(老鼠拖葡萄,一拖一大堆),榮華富貴(蓮花桂花芙蓉花,祁縣太穀頭一家),幸福美滿(剪子尺子,一輩子有福)……無論是向天神地鬼的祈禱,對冥冥祖先的祭祀,還是對人生禮儀的紀念,或者是對邪惡瘴孽的詛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本家族傳宗接代,至親至孝,繁衍發達。當我們靜下來再深思一下,就會發現,人們的生命和生殖觀念,是緊緊地和他們的世界觀相聯係的。日/月、兔/蛇、魚/羊、蟾/桂、貓/蝶(耄耋富貴)……種種對立現象在民俗工藝美術中隨處可見,其實質都是對男/女(陰/陽)的歌頌,他們是對立的兩方,而又要統一在一起。而男女之間的結合,便是前/後的過渡形式,亦即新的生命的誕生。於是便又產生了新的對立。即父母/子女,如此一代一代的繁衍發展,就像愚公所說的那樣:“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列子·湯問篇》)難怪黑格爾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旨概括為“家庭精神”。這種以血緣係統為核心的文化心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國民性及其文化習俗,它反映在民俗工藝美術事象中,不過是上述文化心理的一種積澱——我們可稱其為民俗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