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而故宮內的房間更是多得數不清,據說就連故宮的總管也從來沒有搞清楚故宮究竟有多少間房子。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也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麼這半間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雖然小間的麵積很小,僅有一座上下用的樓梯,但它卻仍然是一整間。文淵閣曾是存放《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所以才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采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看起來似乎是半間房。所以就有了9999間半的說法。近年來,為了弄清楚故宮的房屋到底有多少間,有關方麵曾進行過實地勘測,但結果也隻是說共有8600餘間,而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
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並享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三宮”為故宮中路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被選入宮的女子一旦失寵,有的便被打入“冷宮”。而關於“冷宮”的位置曆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乾清宮、長春宮;另一種說法認為“冷宮”並沒有固定地址,凡是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都稱為“冷宮”。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明末天啟皇帝的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便由長春宮被趕到禦花園西麵的乾西。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關在景棋閣北邊北三所(現已坍毀),就在現在能看到的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裏,那也算是一處“冷宮”。
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在故宮的三大殿院內是沒有古樹的。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也有人說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
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采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植樹。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禦道,在寬闊的廣場中行進,就會有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這些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臣民所要求的。
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那麼綠蔭宜人的環境就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不過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還有待於考證。
故宮不但房間多,而且“門”也多,但是我們往往會被許多“門”字困惑,為什麼故宮各門匾中楷書“門”字末筆直下至底而不向上勾?據說這種寫法始於宋代。
南宋遷都臨安後,玉碟殿失火,有大臣上奏說是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有勾,屬火筆,因此招火,建議將匾額全部燒掉,另寫新匾,門字末筆都不能勾起。從此以後凡書寫宮殿匾額的“門”字,其末筆都直下而不勾。據說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楷書“門”字的末筆勾起,明太祖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原來門字末筆起勾還有關門之意。
故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本身就是無價之寶,在它身上蘊藏的很多謎團,或許有一天能夠大白於天下,或許永遠都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