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秦始皇暴斃:皇上被人嚇死了(1 / 3)

說起秦始皇的死,先給你講個《逮妖精》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周朝,周宣王四十年那會兒,流傳了一個謠言,說周朝的天下將來得毀在一個女妖精手裏。這周宣王也算個明君,可一聽妖精要奪天下,也給嚇蒙了。他派上大夫杜伯去捉妖精。這挺荒誕,若果真有妖精,是人能捉到的嗎?

杜伯沒辦法,隻能奉命去捉,捉到一些貌似嫌疑的婦女,給法辦了。很有幾個不幸的女人就這麼給害了。

這事兒過了三年,周宣王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85 年,這位周宣王晚上做一夢,真夢見了妖精。誰親眼見過妖精啊,也就是長期心理恐慌造成了幻象。周宣王醒來脈搏亂跳。次日臨朝,他向上大夫杜伯問起逮妖精的事。杜伯是個老實人,既不信妖精一說,也不樂意濫殺無辜,就直言相告,說有嫌疑的婦女都殺了,再查下去,鬧得雞犬不寧,全國百姓不得安生,這事兒就沒接著辦。

周宣王大發脾氣,心說雞犬不寧有什麼,關鍵是本王要安寧,難道本王不如雞犬?說話就要將杜伯殺頭。底下大臣臉兒都嚇白了。下大夫左儒勸阻周宣王,說天王要是把杜伯殺了,天下還當真以為有了妖精,百姓一害怕,國家就亂套,列國諸侯準得把嘴藏在袖子裏笑。

周宣王聽不進去,認為左儒和杜伯是鐵磁,私下穿一條褲子,所以幫著求情。左儒申明,自己公私分明,無論君王還是朋友,誰對就向著誰。大王既然非殺杜伯不可,索性連我也一塊兒殺了。

左儒這份不怕死的勁兒還真把周宣王給鎮住了,可最終也沒放過杜伯,叫左儒退下,令武士砍了杜伯的頭。

左儒歎息而去,鬱悶不堪,當天晚上就自殺了。

周宣王一聽這喪信兒,心裏倒生出些悔恨,自個兒一時不爽,害死兩個大臣,忒不值當了。

一晃又是三年。到了周宣王四十六年。有一天,周宣王和諸侯們一起出去打獵,感覺非常疲憊,胸口隱痛,頭昏腦漲,就先回來了。

半道上,對麵來了一輛小車,車上站倆人,著紅衣戴紅帽,手拿大紅弓箭。周宣王揉眼仔細一瞅,喲嗬,一個是上大夫杜伯,一個是下大夫左儒,倆人舉箭射來,周宣王避閃不及,胸口中了一箭,驚叫一聲,夢中醒來。

至此,周宣王一病不起,病重時老瞧見杜伯和左儒倆人兒在跟前晃悠。沒過多久,周宣王就死了,這妖精沒逮著,自個兒倒給冤魂帶走了。

一條流言真能從心理摧毀一個君王嗎?

無獨有偶,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流傳出一個預言,叫“今年祖龍死”。什麼意思?祖,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

很明確,預言就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

大夥都知道,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 年。按秦朝曆法以十月為新年的開始,後來漢武帝實行太初曆,才改成正月為每一年的開始。而那時不存在陽曆,始皇三十六年秋,即公元前211 年的“秋”應該是公元前211 年秋七八月間,而不是公元前210 年歲初。因此,“今年祖龍死”的預言,顯然是不準確的。如果是“明年祖龍死”,那就太詭異了。

可是,這條預言雖然不十分準確,但在當時卻充滿了神秘色彩。

這預言最初是從何而來的呢?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一個出使關東的使者回鹹陽複命。夜裏,他路過華陰縣平舒道時,忽然出現一個人,手拿玉璧攔住車駕,開口就說了句話:“今年祖龍死。”

使者嚇壞了,正要詢問,來人扔下玉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使者拾起玉璧回到鹹陽,向秦始皇作了彙報。

秦始皇曆來迷信鬼神,對自己的壽命尤為重視,今兒聽到這個,異常憂慮。因為在此之前,詛咒他的信息有兩條,一條是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童謠流傳於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百姓民夫修築阿房宮,負擔沉重。

另一條詛咒式的信息,是在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秦國東郡有一塊隕石由天而降,石頭竟然刻有六個大字:“始皇死而地分。”

很明顯,一條是反動口號,一條是反動標語,都是人為的。反動口號,是民眾間形成的順口溜,比較簡潔方便。而反動標語,就得費些事了。這隕石怎麼可能刻好字再打天上掉下來?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搞鬼。那麼,是誰幹的呢?一種可能是平民百姓幹的,那時候賦稅繁多,刑罰嚴酷,人民群眾難堪重負,因此怨恨,刻反動標語咒罵國家領導人確在情理之中——這是司馬遷的看法。

另一種可能,是被吞並的六國貴族或者他們的後裔幹的。他們在戰爭中飽受打擊,對秦始皇已痛恨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但他們無力反抗,更談不上複辟。隻能泄泄私憤,刻個反動標語什麼的,這事兒他們一準兒幹得出來。

不管究竟是誰幹的,都要查,都要予以打擊。這行為不是擾亂社會治安嗎?其背後的險惡用心是咒死國家領導人,推翻國家政權。問題極其嚴重,屬於刑偵一號案。秦始皇派禦史去調查。可調查來調查去,沒有結果。誰會站出來承認啊?誰敢站出來承認啊?禦史頭疼,他既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查不出來又無法向秦始皇交代。想來想去,禦史想出一個對策。

這個對策很簡單,歸結起來四個字“殺人燒石”。隕石所在地的群眾倒黴了,全部被殺掉。從技術上說,在當時,殺人可比燒石頭容易多了。

對於禦史的處理,秦始皇既不褒也不貶。沒辦法啊,作案人查不到,隻好濫殺。但秦始皇高興嗎?他不高興,他很鬱悶。他一直在找方士求不老之術,方士也滿足他,可民間不買賬。打這兒起,秦始皇心裏充滿惶恐。

這樁疑案發生沒多久,華陰縣平舒道又出現神秘人物,留下一句預言,留下一個玉璧。秦始皇精神受到嚴重打擊,難道自己真的性命難保了?是人為還是上天預示?心存疑竇的秦始皇派官員檢查玉璧,這一查,查出更叫秦始皇驚異的事情,這玉璧居然是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 年),他南巡時不留神遺落在江裏的那塊。這塊玉璧非常小,居然能被打撈上來,莫非真是神仙所為?

可世間哪有神仙,隻可能是人為。那麼,華陰縣平舒道事件就應該是一起精心設計的騙局。誰會設這個局呢?

姑且舉出三類嫌疑對象。

第一嫌疑對象——平民百姓。從證物玉璧來分析,一般百姓作案的可能性很小,江中打撈玉璧,不是個簡單的活,需要耗費巨大物力,民眾的經濟實力完全不可能達到。因此,第一嫌疑對象可排除在外。

第二嫌疑對象——原六國貴族及其後裔。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是,仍需要巨大的花費,先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打撈玉璧,然後千裏迢迢跑到華山腳下華陰縣平舒道,等著使者,送上玉璧,就為了嚇秦始皇一跳,這顯然有些滑稽。何況,他們怎麼知道秦始皇就一定會惶恐,一定會受到精神上的打擊呢?

第三嫌疑對象——秦帝國統治集團高層人士。他們擁有財力人力。

而且,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隻有他們才知道使者的動向,能夠計算出使者到達華陰縣平舒道的時辰;其二,對秦始皇的精神狀況和身體近況,隻有他們才能了如指掌。

這樣看來,隻有秦帝國統治集團高層人士,才具備作案條件。那麼,這個高層人士究竟是誰呢?他的作案動機又是什麼?

事情發生於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秋,預言“今年祖龍死”,也就是說,作案者的目的就是要向秦始皇傳達一個信息:不出幾個月,你就得死。這裏麵就大有文章了,如果預言不準,這個行動還有什麼意義?也許反而會讓秦始皇活得更滋潤更自信。作案者不會不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可以斷定,作案者的目的,不是為了詛咒秦始皇,而是為了讓他警惕,“今年祖龍死”的真正含義是——你時日已不多,該想想後事了。但是,這裏麵也有一個問題,當時的秦始皇隻不過是一個奔五十的人,準確地說才四十九歲,怎麼會時日不多呢?

原因在於他的身體狀況。史書說,秦始皇“豺聲”。就是說話時發出豺狼的聲音,按當今的醫學分析,很有可能是支氣管病狀。這病擱現在不算什麼大病,那時卻是頂厲害的頑症。而且,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 年)起,到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秦始皇的身體每況愈下。

作案者的動機清楚了,整個騙局,扔玉璧、留預言、說“今年祖龍死”,對秦始皇並沒有惡意,隻是一種提醒,提醒他及時安排身後事。要知道,秦始皇從始皇三十五年開始,他為了成仙,變得很詭秘,一般的官員都難以知道他的行蹤,隻有最親信的人才能了解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