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廣武軍事文化旅遊區(2 / 2)

規劃結構為:一心兩帶四片區。一心為廣武旅遊中心鎮;兩帶為恒山北麓邊際遊憩帶;四片區:廣武休閑體驗區、饅頭山生態遊憩區、雁門關觀光遊覽區、蓮花山宗教文化體驗區。具體旅遊功能分區有:1、中部廣武城核心旅遊區,包括:舊廣武城、新廣武城、六郎城。牆體內夯土、外包磚。城牆上再築馬麵,還原古代戰場雄偉穩健的氣氛。開發舊廣武城,還要對城樓、角樓、甕城、護城河修繕修複。並修複重建原有古廟宇、古校場、古戲樓、戲院、牌樓。修改幾處古民居,一條民俗商業街,恢複舊的街坊、鋪麵。開發新廣武,修複“三晉雄關”城樓及兩邊延伸城牆、敵樓,重現當年巍峨宏偉的氣勢。在山甕城內修建影視基地。開發六郎城,一是在原城中台地修建邊塞英雄殿,展示邊塞英雄生平業績的文化平台,二是在城東養馬營舊址修建“胡服騎射”場。修繕工程要完全依照明代軍事古城風格,傳承和保護曆史文化遺產,彰顯民族精神。2、北部漢墓沙場文化觀光區,修複漢墓觀光園,修複區域內烽火台,設置遊人步道和少量休閑設置。園內隻植淺根性灌木和花卉,突出漢墓蒼涼、靜寂的氣氛,使遊人體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意境。重建漢墓博物館,展示陳列漢墓出土文物,介紹漢墓曆史及相關考古知識,突出古墓畫廊。3、南部長城登臨遊覽區,包括長城和烽火台。規劃修複明長城牆體,整建7座敵樓,綠化兩側山坡,構築登山便道,以向國內外遊客展示這段明長城精華的恢弘氣勢。並能登高望遠,觀賞蒼茫恒山景色,感受夕陽山外山的優美意境。後麵的長城不是明長城,是更古老的漢長城,作為長城的遺址,可供人們考古、獵奇。4、東部生態農林觀光區,有三北防護林,它是治理京津風沙源的綠色生態長城,是首都及天津等城市清新空氣的重要保證,也是聯係朔州人民與首都人民的綠色紐帶。合理的策劃,將吸引大量京津地區的遊客來參觀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三北防護林,從而為整個廣武旅遊區的啟動創造良好條件。除此,還有苗圃和果園、牧營(位於軍旅營及漢墓群東側,緊靠人工湖東岸,為最東營寨)。

旅遊形象定位:廣武古軍事文化旅遊區。物質形象有:衛城、長城、關塞、烽火台四位一體,千古城關,固若金湯。文化形象有:鑄古代防禦軍事之軍魂,創軍民聯合戍邊抗敵之先聲。企業形象有:遊客至上在邊塞,服務細致在廣武,滿意享樂在關城。整體形象:中國邊塞文化展廳、古代軍事體驗勝地,體現邊塞軍事文化和商旅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