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南歐古城(2)(2 / 3)

新堡擁有極為精美的凱旋門,建造於15世紀,也是文藝複興的傑出作品之一。反映的是阿方索1443年進入那不勒斯城的盛況,是阿方索的追隨者參照古羅馬凱旋門的設計建成的。新堡現在被改建為那不勒斯的市立博物館,裏麵展示有14~15世紀的雕刻作品以及壁畫,在第三層展示有15~20世紀的銀器。

威尼斯

聞名世界的水上古城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城市,也是威尼托區的首府。位於亞得裏亞海濱,是意大利北部的主要港口。威尼斯市區涵蓋意大利東北部亞得裏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漏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有“水上都市”之稱。威尼斯漂蕩在水中,仿佛一個慵懶的夢。這座千年水城注定是傳奇的舞台:複仇的水手、失意的商人都是傳奇的主角。

曆史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曆史文獻記載,曆史學家偏向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得裏亞海濱的這個小島,在這裏建起了威尼斯。

公元9~12世紀期間,威尼斯發展為海洋共和國,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威尼斯的海軍與商業力量非常強大,這座城市變成西歐與其他地區之間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在13世紀末時,威尼斯已經變成全歐洲最繁榮的都市。14世紀前後,這裏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威尼斯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當時的威尼斯與羅馬、佛羅倫薩齊名,同為文藝複興時期的重要城市。

在第4次十字軍東征後,威尼斯變成拉丁帝國的一部分,威尼斯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發展,建立了愛琴群島公國。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隨後侵略威尼斯,使得這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威尼斯從此開始沒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侖的統治,拿破侖而後又將威尼斯交與奧地利統治。

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1866年,隨著普奧戰爭,威尼斯與倫巴第一威尼西亞王國的其他地區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現在威尼斯是意大利及世界著名的藝術文化中心和重要觀光城市。

貢多拉

威尼斯市內任何車輛都不能進入,因此城內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古老的遊覽船,威尼斯人稱之為“貢多拉”,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

貢多拉有十分悠久的曆史,為什麼叫它“貢多拉”現已無從考證。11世紀是貢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一萬隻,但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隻。讓人高興的是,像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15世紀和16世紀的繪畫所描繪的那時的貢多拉比較扁平,船尾和船頭也不像現在那麼高,船的外表異常豔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貢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如今的貢多拉是統一的黑色,隻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那是因為威尼斯元老院為了遏製這種奢靡的風氣,禁止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

今天這種小船的製作非常嚴格和講究,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一人。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坐落在市中心。聖馬可廣場在曆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隻是聖馬可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新約全書·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曆山大裏亞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1797年拿破侖進占威尼斯後,垂涎這裏的景色,讚歎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因此曾下令把廣場旁邊的總督府改為行宮,至今人們還把它叫做拿破侖宮。聖馬可廣場是每年嘉年華最主要的場景,但是在平常也熱鬧得像一座舞台,永遠不會冷場。這裏人流如潮,廣場上有數不清的鴿子飛起飛落,遊人和它們和平共處。

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主教座堂,也是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大教堂始建於829年,976年民眾由於不滿總督而暴動,燒毀了大教堂,後來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教堂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複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杆等。它的五座圓頂風格靈感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麵的華麗裝飾是拜占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這些建築上的特色讓人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