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亂起(2 / 3)

這段時間,他的日子倒是頗為清閑。平日裏帶著六藝齋的學生們讀書習字,也曾見到五鼎侯府的兩位公子來這讀書。

剛開始的時候,那位方二公子來的時候還常常能見到杜胖子陪在身旁,也經常在一旁聊聊近況。但入了秋以後,就很少見到他了。即便見到,胖子也是匆匆忙忙來,匆匆忙忙走,最多不過點個頭,連說話的時間也沒有了。

胖子在忙什麼,陳孟生不太清楚,也沒問過。但是原因,他心裏也頗為明了。

自從入了秋以後,天下的時局就開始亂了。大規模的仗雖然還沒打起來,但各地小規模的摩擦卻是沒有停息過。

蕃鎮,川蜀,江左,隴右,各地都開始緊鑼密鼓地動蕩起來,各個原本暗藏在地底的勢力也開始抬起頭來。

複舊靖,開新朝,名頭多不勝數,但目的都隻有一個——爭天下。

大靖的皇室幾乎是絕了後了,即便是哪裏還藏著那麼一兩個,也是嚇破了膽的貨色,哪裏敢真的露頭?

能在各地割據培植自己勢力的,都是梟雄人物,沒有幾個簡單的,一說起來,都想現在就能出兵征伐擴充實力。

但偏偏也是因為大靖皇室成了那副模樣,現在整個天下,想出頭的都出不了頭。

不因為別的,就是缺一個名分。

說是虛偽也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也好,是給自己立牌坊也好。但歸根結底,就是缺那麼一個金字牌坊。

這個天下,儒家道義為先,要稱王,先要得民心。得民心,就必須先得有個好聽的名號。

可偏偏,所有勢力都欠缺這麼一個名號,也就因為這個,現在天下處在了這麼一個尷尬的境地。

不過尷尬歸尷尬,不代表底下暗流就停止湧動了。至少陳孟生在這六藝齋裏,時不時都能聽到一絲草木皆兵的味道。

胖子到處奔波,想來是得了方家二公子的舉薦,有了重任,這才一副忙不過來的模樣。

陳孟生雖然身在這六藝齋裏,卻不代表他的心就真的像他人那樣清閑。天下雖然看起風平浪靜,但實際上真的已經到了一點即爆一觸即發的地步了。

作為一介儒生,更何況是主張“經世致用”的張氏門生,陳孟生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有所作為,不說阻止戰亂發生,隻是能為將來的太平做些什麼。

輕輕彈了彈書卷,陳孟生歎了口氣。

說不急,是假的。

在這鼎城過了這些日子,陳孟生對這五鼎侯也有些了解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是個非常睿智的王侯。

而且這個人,禮賢下士,頗有一番仁德風範。

其實五鼎侯,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惜……如果像胖子一樣去依靠某位公子投奔這位五鼎侯,自己一出身就被打上了濃濃的派係烙印。

然而這些不義之爭,陳孟生的的確確沒有任何心思去參與其中,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永遠弄不清楚的糊塗賬。

他若要在五鼎侯手下做事,那就要做得名正言順,這自然也是要講究名分的。如果這個名分不正,日後做起事來,那自然言不會順。

隻是這種機會實在是讓人等得有些心如火燎,陳孟生也頗能理解聖人說出待價而沽時的心境了,這種煎熬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需要長久的時間去醞釀和等待。

酒愈釀愈香,茶愈品愈甘醇。

用時間換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值得反複去推敲的。

陳孟生放下手中的書卷,微微活動了一下肩膀,這些時日苦修武藝,確實吃了些苦頭。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陳孟生對自己身體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因為身體似乎有些地方不大符合常理,隻是自己雖然覺得不大對勁,卻始終無從洞徹究竟是哪裏不對勁。

從懷裏掏出一塊碎布,輕輕攤開,裏麵放著的,是那把符劍和那塊拓片。

之前在東寶閣裏發現的那枚鐵球卻是不知道丟在哪裏了,想來是被江曦然綁起來的途中不慎丟失了,反正那東西不知道有何用處,丟了也就丟了,陳孟生倒沒覺得有什麼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