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治家的說法,國家和國家之間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美蘇兩國就由戰時的親密盟友變成了怒目而視的競爭對手,沉重的冷戰大幕拉開了。1948年,美蘇兩國圍繞著柏林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一場曆時一年的柏林危機開始了。

四國共管

德國投降後,德國被劃分為四個占領區,由美、蘇、英、法四國分別占領。德國的首都柏林也被一分為二,西柏林由美英法三國占領,而東柏林則被蘇聯占領。當時蘇聯占領區的麵積占德國總麵積的40%,柏林市46%的土地和28%的人口也位於蘇占區。1945年6月5日,美、蘇、英、法四國成立了占領區管製委員會,委員會的委員都是朱可夫、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這樣的二戰名將。表麵上,這個管製委員會已經是德國最高的權力機關。可幾個大國都沒把委員會當回事,他們心中都有著自己的算盤:美國想把占領區變成抵禦共產主義的“橋頭堡”,削弱蘇聯的力量;蘇聯想把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出去,防止美國借著德國來反對蘇聯。就這樣,在這個委員會裏雙方互相拆台,委員會變得形同虛設。

到了1946年,原本暗藏的矛盾開始明朗化了。這年5月,美國突然宣布不再從自己的占領區內提供戰爭賠償。作為接受戰爭賠款最多的國家,蘇聯政府向西方國家提出了強烈的抗議。1946年7月,美國提議合並美、英、法三國的占領區。1947年1月,美英不顧法國的反對,簽署了《德國美占區和英占區經濟合並協定》,兩國占領區正式合並,蘇聯對此再次表示了抗議。1948年2月,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外長在倫敦召開了會議。在美國的提議下,六國簽署並通過了《倫敦協議書》,準備在美英法三國占領區上成立一個西德政府。蘇聯為了抗議美英的行徑,宣布退出管製委員會。

危機來臨

退出管製委員會後,蘇聯決定發動反擊。1948年3月30日,蘇聯駐柏林的軍事長官通知美國駐柏林的代表,蘇方將於4月1日起對柏林進行地麵交通管製。對於蘇聯的反擊,美、英、法三國毫不理會,反而更加賣力地進行著建立西德政府的計劃。6月18日,三國宣布在西方占領區內單方麵發行印有特殊標記“B”的新“德國馬克”。斯大林不能忍受西方這種無視蘇聯存在的做法,蘇聯開始針鋒相對地在蘇聯占領區發行了“D記”馬克,作為東柏林和整個蘇聯占領區的通用貨幣。

6月24日,斯大林又下令全麵封鎖西柏林,切斷所有西方占領區通向西柏林的交通線,停止對西柏林供電和供煤。當時西柏林孤懸在蘇聯占領區中,城中居住著250萬居民和人數不少的美英士兵,這麼多人的生活可是一個大問題,每天消耗的基本生活物資就有4500噸。可西柏林自身又不能生產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交通線一旦被切斷,西柏林的居民和英美士兵就將麵對一場災難。

空運對封鎖

這個消息傳到華盛頓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蘇聯會這樣做,這明顯是想把西方國家從西柏林擠出去。杜魯門決不甘心將西柏林拱手相讓,他直接給美軍駐歐洲的空軍司令下了命令,打算通過空中運輸來對抗蘇聯的地麵封鎖。1948年6月29日,美國開始將大量的糧食、煤和日用品運往了風雨飄搖的西柏林。雖然當時美國空軍有著世界第一的戰略空運力量,但西柏林的機場有限,運輸機需要有地方起飛和降落,空運的強度一直無法加強。在整個7月份,每天空運到西柏林的生活物資隻有1500噸,還不到居民最低需求的1/3.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派出了有“空運之父”之稱的空軍中將威廉·特納,他曾是盟軍援助中國的“駝峰計劃”的指揮官,有著豐富的空運經驗。在他的努力下,西柏林機場的飛機空運效率越來越高,最高峰的時候每一分鍾都有一架運輸機在西柏林機場降落。根據後來的統計,在西柏林被封鎖的一年中,共有20多萬架次的運輸機在西柏林機場降落,200多萬噸的物資被運進了西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