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 / 2)

1888年,德國人迎來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少年皇帝——威廉二世。這位天生殘疾的皇帝在法國人眼裏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經病”,皇帝的舅父、英王愛德華七世則稱皇帝是“最神奇的失敗作品”。性格矛盾,行事乖張的威廉二世趕走了“鐵血首相”,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在這場戰爭中轟然坍塌。

新皇登基

1859年1月27日,威廉二世出生在柏林的波茨坦宮。作為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嫡長孫,“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嫡長外孫,威廉二世集各種寵愛於一身,他的父親腓特烈親王(當時的德國皇儲)和母親維多利亞公主對他疼愛有加。可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威廉二世的母親、英國的維多利亞公主雖然沒從娘家將可怕的血友病遺傳過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是血友病攜帶者,她的次女、幼女和幼子就遺傳了這種“王室病”,維多利亞公主是女王的長女),但威廉二世的身體還是有著先天的缺陷。這位皇儲一生下來就患有一種麻痹症,他的左臂有些萎縮,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威廉二世的照片中,這位皇帝總喜歡用右手遮擋住左手,或者用左手拿著東西,這都是在掩飾左手的問題。

盡管身體有殘疾,成年後的威廉二世還是順利地進入了柏林大學接受傳統的貴族教育,畢業之後他像霍亨索倫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加入了軍隊,一度還擔任了禁衛軍團的指揮官。此時的威廉二世已經表現出和常人大相徑庭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慷慨與吝嗇、溫柔與殘忍、勇敢和懦弱等許多矛盾的東西在他身上交替出現,以至於很多人懷疑王儲的思維是不是不太正常。1888年3月9日,一統德國的鐵腕君主威廉一世去世了,威廉二世的父親腓特烈三世登上了帝位。可這位新皇帝在登基之前就已經被確診為喉癌,在位99天就撒手人寰,被稱為“百日皇帝”。6月15日,年滿29歲的威廉二世成為了德國的新皇帝。威廉二世在登基後發出的第一道旨意名為《致我的軍隊》,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和德國的軍隊是一體的,我們互相幫助,不管上帝的意誌是要給我們和平還是戰爭的風暴,我們都將站在一起。”這篇充滿著軍國主義思想的檄文讓德國的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拍手稱快,軍方更是對新皇帝高聲擁戴。看到自己的一道旨意起到了這麼好的效果,雄心勃勃的威廉二世開始思考如何成為德國這艘巨輪名副其實的“船長”。

權相下台

在當時的德國,威廉二世還算不上實至名歸的至尊,他的帝國首相、那位鼎鼎大名的“鐵血強人”才是整個國家真正的掌舵人。據說腓特烈三世彌留之際,曾在病榻前把威廉二世的手放在俾斯麥手裏,希望老首相照顧自己的兒子。可老皇帝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大臣早就彼此厭惡,威廉二世還是皇儲時就曾放言:“等將來我能發號施令的時候,讓他等著瞧吧!”現在威廉二世已經當家作主,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他與意誌堅定、喜歡獨攬大權的首相自然矛盾日益深化。俾斯麥要用“鐵和血”來鎮壓工人的反抗,皇帝就表態說“絕不能讓工人的血流在柏林的街道”;皇帝表態要和盟友俄國“分道揚鑣”,首相就請皇帝重視與俄國的“友誼”。按照當時德國報紙的說法,“德國的政事已經在皇帝和首相的鬥爭中半身不遂了!”1890年1月,圍繞著是否維持《非常法》,是否繼續血腥鎮壓工人,皇帝和首相再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威廉二世甚至在會議上高聲質問內閣大臣們:“你們究竟是德國皇帝的大臣,還是俾斯麥個人的大臣?”眼看隻能在皇帝和首相之間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內閣和軍方最終選擇了支持皇帝。3月18日,縱橫德國政壇28年的俾斯麥被迫下台,一個舊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威廉時代開始了。

內政調整,外交轉向

躊躇滿誌的威廉二世終於掌握了國家大權,為了顯示自己和首相有天壤之別,他開始推行自己的“溫和路線”。1890年和1891年,帝國議會在皇帝的授意下通過了一係列的法案,規定工人享有在周末和節日休息的權利,禁止雇用13歲以下的童工等等。可這些微小的讓步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德國工人的悲慘生活,德國各地的罷工還是此起彼伏。這時候的威廉二世毫不猶豫地撕下了“悲天憫人”的麵具,重拾起俾斯麥的法寶,炮製出台了《防止顛覆法》等法律,開始血腥鎮壓工人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