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是紅胡子大帝的孫子、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嫡係子孫,他的頭上冠冕無數: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西裏國王、耶路撒冷國王、意大利國王和勃艮第國王。尼采曾經評價他是“歐洲第一流的人才”,他的坎坷一生確實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童年生活
腓特烈二世的祖父是有“紅胡子”之稱的腓特烈一世,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一直把意大利當成自己的禁臠。為了早日把意大利變成自家的後花園,他除了軍事上大打出手外,還使出了政治婚姻的招數——為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亨利六世,迎娶了西西裏王國的女繼承人、34歲的康斯坦絲(這位女士就是腓特烈二世的親生母親)。腓特烈一世沒有看到這場政治婚姻帶來的紅利,就淹死在了東方的河裏。1194年12月26日,已經貴為王後的康斯坦絲在前往西西裏島的路上生下了腓特烈二世。皇子的誕生應該是一件喜慶的大事,德意誌和西西裏的子民們都應該為這個小生命的出生而歡呼雀躍。可迎接這個小生命的卻是無休止的謠言,有人說孩子是某個卑賤的屠夫的孩子,所謂的王子出生不過是個乞丐換王子的鬧劇。麵對著種種非議,王後隻得向附近鎮上的婦女們展示自己滴著乳汁的胸脯,以維護自己和孩子的聲譽。
由於父母的保護,還在繈褓中的小腓特烈並沒有因為這場風波失去王位的繼承權。1196年12月,剛滿兩周歲的腓特烈被選舉為德意誌國王,史稱“腓特烈二世”。不久,亨利六世感染了瘧疾,最終拋下了妻子和兒子,撒手人寰。一年以後,年僅44歲的康斯坦絲王太後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位王太後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咿呀學語的兒子,她把小腓特烈托付給了教皇英諾森三世,希望兒子能在教皇的庇護下快樂成長起來。因為腓特烈二世是在教皇的監護下長大成人,所以人們稱他為“神父哺育的國王”。
盡管幼年的腓特烈二世聰明可愛,但他的祖父畢竟曾經是教皇的死敵,他的家族和教廷鬥爭了幾十年,這都注定了教皇不會盡心盡力地撫養這個可憐的孤兒。此時的腓特烈二世缺少寬厚的父愛和慈祥的母愛,他沒有玩伴,沒有知識淵博的老師,就這樣孤獨地在西西裏王國冷漠的巴勒莫王宮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這個孩子的頭上雖然戴著人人羨慕的皇冠,但他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由於教皇大人的冷落,這個可憐的國王吃飯都成問題,有時隻能靠那些心存王室的達官貴人的接濟,才能填飽肚子。不過這種生活也造就了腓特烈二世獨特的性格,一方麵他平易近人,可以和賣麵包的大嬸聊天,可以向馬車夫們請教問題;一方麵他剛愎自用,以自我為中心。腓特烈二世不像那些生活在高牆之中的國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他見多識廣,了解下層人民的生活,這些經曆都為他日後恢複祖輩的榮光打下了基礎。
命運的轉折
在腓特烈二世15歲的時候,一向對他不聞不問的英諾森三世親自為腓特烈選定了一位新娘。這位新娘是一個比腓特烈二世大10多歲的寡婦,但她是阿拉貢的公主。很明顯,這又是一次冷酷的政治婚姻。新娘帶來了絕對豐厚的嫁妝,甚至還包括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正是在這支武裝力量的支持下,腓特烈二世開始削弱貴族領主和教會的勢力,建造城堡,建立強大的海軍,西西裏王國的國力也蒸蒸日上。
或許這位新娘真的是腓特烈二世的“幸運女神”,就在腓特烈二世在西西裏王國大展宏圖的時候,德意誌王國也傳來了好消息。亨利六世去世後,德意誌另一個豪門望族——韋爾夫家族趁勢而起,他們推舉的奧托四世打敗了亨利六世的弟弟、腓特烈二世的叔叔菲利浦,從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奪走了王位。可奧托四世上台不久,就開始和教皇英諾森三世爭奪權力,英諾森三世轉而支持腓特烈二世。雄心萬丈的腓特烈二世不顧妻子的反對,毅然帶領著一支部隊回到了德意誌。當時德意誌人民仍在懷念勇武的紅胡子,他們把這份忠誠全部獻給了腓特烈二世,希望他能再現昔日的榮光。1211年,腓特烈二世在法蘭克福被選舉為德意誌國王。1214年,腓特烈二世和他的盟友法國在布汶戰役中徹底擊潰了奧托四世的軍隊。6年後,腓特烈二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