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惹不起,躲得起,少與致癌因素打交道 一、 遠離致癌因素,就是最好的防癌措施(2 / 2)

應該說,日本二代、三代移民的基因是沒有變的,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變了,胃癌少了,大腸癌增多了。所以說,生活方式的因素要比遺傳的因素重要得多。

流行病學的研究上有一個學科,叫做“移民流行病學”,就是研究移民後,他們的疾病譜會發生什麼變化。看來,要防癌還得從改善生活行為,避免接觸致癌因素入手。首先是有不良生活方式習慣的人要早防癌症。

吸煙是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吸煙的人與不吸煙的人相比,發生肺癌的危險高8~12倍、喉癌高8倍、食管癌高6倍、膀胱癌高4倍、肝癌也高2倍;高脂肪飲食是大腸癌的重要誘發因素,也是乳腺癌的重要促進因素,與胰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也很可能有關;發黴的花生、黴玉米中所含的黃曲黴素能引起肝癌,這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嗜酒與肝癌的發生相關;喜歡嚼檳榔的人,容易發生口腔癌……所以,戒煙對預防肺癌來說絕對重要。少飲酒不但有益於保肝,也有益於防肝癌。低脂、低鹽的食物不僅有益於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而且也是防癌的重要舉措。

此外,一些個人的生活行為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如多坐少動易患大腸癌,所以提倡體育活動也有防癌的作用。早婚、多產、有多個性伴侶的人容易得宮頸癌,晚婚、計劃生育、道德的性行為有助於防宮頸癌。未生育與分娩後不哺乳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會多,所以獨身或婚後不願生育的所謂“丁克”家庭不宜提倡;母乳喂養不僅有益於嬰兒,也有益於母親的防癌。情緒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終日鬱鬱寡歡、過分壓抑自己情感的人患癌的機會多。所以保持好心情也有利於防癌。

另一方麵是指在生活空間中存在的有害物質,如空氣及水的化學汙染等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前一種因素對各類癌症的發生更為可怕。

第二條,打鐵先要自身硬。癌症上身,歸根結底還是與自己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有密切關係。常言道:“籬笆紮的緊,野狗鑽不進。”所有的防癌措施,最終的結果都是要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中醫就特別強調這一點,扶正才能祛邪。“邪”是疾病,“正”就是你的免疫力。本書中要推薦一些防癌的食物,無非也是為了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但絕對不要以為,吃了蘋果,吃了大蒜,喝了綠茶,你就不得癌症了,千萬不要那麼想,真正的防癌措施恰恰是什麼都要吃,要做到膳食平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