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武苦笑,“霍爺,我這眼神也不太好……”
寫字是一門學問,看字又是一門學問。這種字還真不是普通人能看出來的,這種文字有一個綽號叫做蜜蜂針字,據說寫這字的針比蜜蜂腹末的螯針還要細,普通人的眼睛怎麼能看出來?
麒麟也拿著放大鏡看了看,但是也無果,不過他還是保持戰略的眼光,他道:“既然有人能寫出來,就應該能讀出來,不然費這麼多事幹什麼?”
尚四爺笑道:“這位小兄弟說的不錯,其實這盒子還配著一種燈籠,那種燈籠叫做秋月流影,除了刻字師傅以外,其他人看蜜蜂針字必須用秋月流影燈。”
這種燈籠是一個機關裝置,點燃裏麵的蠟燭,外麵的燈罩就會自動旋轉。將刻有蜜蜂針字的物件兒放到秋月流影燈的一旁,把房間所有多餘的燈都滅了,到時候那些蜜蜂針字就會放大到牆壁上。
相傳這種燈籠是諸葛孔明發明的,孔明燈用於軍師通訊,而這種蜜蜂針字則是他跟劉備通信時用的,就算密函被曹操孫權之流截獲,對方也看不出裏麵的內容。不過寫出這文字的人卻不是孔明,而是他的夫人。
清代民間盛行的米雕跟蜜蜂針很相似,但是蜜蜂針字更加微小,裏麵講究也頗多。到清朝的時候,這種蜜蜂針字也隻有皇城內的能工巧匠才會,到民國時期卻絕技了。
霍爺咋咋稱奇,“有那個什麼秋月流影燈籠,就能看見了?”
“哪有那麼簡單,如果沒有諸葛孔明的指導,就算是得到了秋月流影燈也枉然,要不然周公瑾也不會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種話了。”尚四爺搖頭道。
尚四爺雖然是這類的行家,曆史典故民間雜談信手拈來,但是卻隻知其一而已。用卷毛國際友人的話來說,秋月流影燈不過是物理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秋月流影燈上有一個小孔,等小孔跟蜜蜂針字在水平一線的時候就會映出字的倒影,移動中間的夾板字也會隨之變大變小。
所以就算拿到秋月流影燈籠,卻不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依舊無法窺探蜜蜂針字。這一原理最早由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發現,他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題,孔明加以延伸才發明了秋月流影燈。
八十時代對小孔成像的原理還十分模糊,所以霍爺一行人聽後都覺得十分震驚,直覺得這種燈實在是妙不可言,霍爺道:“耗子進書屋,咱們也別在這裏咬文嚼字了,四爺您就說您到底知不知道這上麵寫的是什麼吧?以後買家問起來,我也好有一番說頭。”
既然尚四爺拿出東西讓他看了,就說明有意“贖”給他。正好霍爺打算要,可是不明不白連來曆都說不清楚的東西,他賣的時候心裏也沒底氣。
古董這種東西說好忽悠也好忽悠,可是說不忽悠那就不好忽悠。你就是要說大話也要說的像,說的有底氣,你把他說蒙了他自然信你。可是這行最忌諱的就是張冠李戴,明明是明代瓷器,你非要說成是唐代的彩釉,這就露怯了。
這盒子上麵有字,這就是佐證,你看不懂不要緊,未必就沒有識貨眼尖之人。你胡亂說一通,等人家回頭一看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那這跟頭就算栽大發了,也別在潘家園混了,簡直是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