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全國迅猛發展的政治形勢,打亂了海軍及至全軍的預定部署。海軍各級領導都陷入了極端被動的地步,無法控製局麵。大字報、大標語鋪天蓋地而來,不斷有從下邊部隊、院校來的群眾組織的代表衝擊黨委擴大會議,要求揪鬥各級主要領導幹部。
然而在海軍最初階段的大鳴、大放、大字報中,處於最不利地位的竟是張秀川。在給10個常委寫的2000多張大字報中,他的就占了一半。這個情況很快反映到林彪那裏。於是,林彪、葉群於1966年9月22、23日兩次親自來到海軍大院,說是要“看大字報”。蕭勁光按慣例將林彪迎接到會議室,他表情極其冷淡,不與蕭說話,點名要看政治部的大字報。林彪走後,張秀川在政治部全體人員大會上說,“林副主席是來支持我們的!”
隨著機關運動的聲勢,到了1967年1月初,李作鵬、張秀川等人和蕭勁光他們這些人差不多同時成了被揭發、批判的對象。甚至可以說處境更加被動。因為機關、院校都有兩派,其中一派是以李、王、張為目標,揭發批判他們在“三二”、“三三”會議期間的奪權活動。特別是機關一起來,有許多方便條件,又比較知底細,揭發批判的內容越來越深,提出要開張秀川的控訴會,要戴高帽,要抓“中的”、“大的”和“黑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引起了李作鵬的恐慌。他認為抓“中的”,可能是張秀川,抓“大的”,可能是自己和王宏坤。為了扭轉形勢,李作鵬和林彪一起策劃,決定在海軍公布林彪“三三”會議期間對李作鵬等的所謂“高度評價”。
1月8日,軍委將蕭勁光、蘇振華和李作鵬一起叫到辦公廳,由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出麵談話。這時,蕭勁光才知道,李作鵬於兩天前給楊代總長寫了信,說海軍現在的局勢是“顛倒是非”,為扭轉這個局麵,他提出三個方案,一是請軍委對海軍“三·三”會議決議表態,把問題揭開,看究竟誰搞“劉鄧路線”;二是將林彪在1966年8月13日的對李作鵬等人的評價公布;三是把所有的問題重新揭開,進行大辯論。楊成武說,他把此信送給了林彪,林彪又讓他轉送毛澤東、周恩來。楊成武對蕭勁光說,“主席、總理的意見是按第二方案辦,請蕭勁光同誌出麵傳達一下。”事情很清楚,海軍批張秀川,緊接而來的將會是李作鵬、王宏坤,再引申就會涉及林彪,這與當時的整個形勢是背道而馳的。所以,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必須刹車。按當時林彪的地位,隻要公布一下對李作鵬等人的評價,馬上就可以解決問題。那時,對毛澤東、林彪的指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有異議將被視為“現行反革命”。
1月9日,李作鵬讓秘書將他起草的傳達提綱送到蕭勁光那裏,提綱前麵有個說明寫著:“蕭司令:我上午有外事活動,下午又有會議,因此替你講話寫了一個短提綱(我認為不需要講得更多),能不能用,請你考慮。”這個以蕭勁光為名義起草的傳達提綱,即林彪的“高度評價”:“李作鵬、王宏坤、張秀川同誌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擁護毛主席的,是突出政治、旗幟鮮明的,對海軍工作轉變做了很多工作,反對羅瑞卿是有功的。”
一個黨委第一書記,傳達“副統帥”對第三書記的評價,這本來就是“文化大革命”這一非常時期才會出現的怪事,而且還要由被評價人代傳達人起草講話提綱,更是怪上加怪。
1月9日晚上10點鍾,在西苑旅社禮堂召開的海軍十七級以上幹部會議上,蕭勁光傳達了李作鵬寫的傳達提綱。果然,形勢頓時逆轉,李作鵬借這個“高度評價”翻了“三·三”會議的案,並順勢奪了權,接著即以是否支持李作鵬等劃線,一大批幹部受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
1月16日,李作鵬一夥首先揪鬥了蘇振華,名曰“摧毀海軍蘇記黑司令部”。因為顧忌毛澤東對蕭勁光的保護,沒有從他直接開刀,而常委中蘇振華、劉道生、杜義德等以及海軍司政後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大都被隔離審查了。1月18日,海軍黨委被改組,李作鵬任黨委第二書記,並被指定主持海軍常委工作,以後又任海軍第一政委。這樣,雖然名義上蕭勁光還是海軍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實際上已經靠邊站了,成了“空頭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