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矛頭對準海軍司令蕭勁光(1 / 3)

為推行林彪的一套,他們一方麵互相吹捧,一方麵對海軍或艦隊領導中一些堅持不同意見的同誌任意扣上“單純軍事觀戰”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大帽子,這在當時是誰也擔當不起的政治罪行,誰戴上這樣的帽子,就等於是“反革命”,馬上就會遭到批判。這不僅造成海軍上層領導的緊張氣氛,也使當時海軍部隊中相當一些幹部產生了抓政治工作怕“偏”,抓軍事訓練怕“單”的思想顧慮,整天提心吊膽。

當時,蕭勁光的身體不好,心髒病、高血壓加上失眠的折磨,使他的工作不能保持經常。最使他傷腦筋的還是工作上的問題。按照羅瑞卿在1963年海軍黨委擴大會上的要求,少壯派李、張擋第一線,蘇(振華)、王(宏坤)擋第二線,蕭勁光擋第三線,並說有了這三道防線,海軍工作就一定會搞好。但實際上,李作鵬等一直把蕭勁光和蘇振華作為他們的對立麵,動不動就指責批判,在工作中根本就無法形成“三道防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思想上、認識上的原則分歧,蕭勁光始終認為,和平時期的部隊建設必須以軍事訓練為主,作為技術複雜的海軍更應如此。所以,1964年,他恢複工作以後,大力地抓起軍事訓練,這時關於郭興福教學法也經軍委批轉下來,這使一度冷落的軍事技術訓練工作,重新振作起來。

李作鵬等人又指責蕭“堅持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隻抓比武訓練,不抓毛主席著作學習”。

1965年8月和11月,海軍又進行了兩次海上作戰,即“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八·六”海戰由南海艦隊汕頭水警區指揮,以四艘護衛艇和11艘魚雷艇協同作戰,在福建東山島東南兄弟嶼附近海麵,一舉擊沉企圖對我沿海進行偷登襲擾的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擊斃敵巡防第二艦隊司令胡嘉恒以下官兵170餘人,俘“劍門”號中校艦長王韞山以下33人,以我海軍較小代價,換取了較大勝利。

毛澤東接見蕭勁光“八·六”海戰結束的第二天,李作鵬就匆匆趕到作戰部隊,總結經驗。在他主持下起草的《海軍擊沉蔣匪“劍門”“章江”兩艦戰鬥經驗總結報告》中,把所謂突出政治作為海戰經驗的第一條,並寫道:“這次戰鬥的勝利,再一次證明了突出政治的強大威力。隻要突出政治,就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不怕犧牲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正在大連棒槌島休養的林彪於9月8日讓秘書打電話說:“海戰經驗總結,主席已閱,並退回來了,主席看得很仔細,並劃了許多杠杠。送海軍李作鵬同誌一閱,並要特別看劃了杠杠的地方,尤其要特別看劃雙杠杠的地方。”這種誇大政治、片麵強調精神作用的“左”的思想,後來愈演愈烈,終於在海軍挑起了公開爭論。

1965年11月,海軍黨委在北京召開了三屆二次全會,在這次會議上,由李作鵬等一手挑起了公開爭論。

在會議召開之前,在李作鵬等人主持下搞了一個材料,叫“海軍三年工作基本總結”。當時,蕭勁光住在醫院,他們將材料送到醫院,征求蕭的意見。在這個材料中,主要是“顯示突出政治”的成就,在分析問題時,則將海軍團以上幹部對待林彪提出的“關於突出政治,堅持四個第一”的態度劃分為三種情況,羅列了14個問題。三種情況:一是積極正確的,二是旗幟不鮮明的,三是錯誤的。蕭勁光認為總結1963年以來的工作,必須以實踐為標準。但是他的意見卻被李作鵬等認為是“態度是懷疑抵觸的,實際上是思想不通”,於是在黨委會上發生了爭論。

李作鵬等給蕭列了十多條“罪狀”,其中主要的是:“對海軍工作方向偏的結論不滿”。說既然是林彪批評了他,“就應該向林副主席寫一檢討,向毛主席寫信,是應付差事的檢討,輕描淡寫,未接觸思想實質,未真正承認錯誤,對林副主席的三條指示中指出的重要問題隻字未提”,“實際上是堅持錯誤的擋箭牌,是以此來抵製林副主席的批評。”他們讓蕭勁光定期向林彪彙報工作,蕭不去。對此,他們說蕭“反映了對林副主席不滿的態度”。

他們還將蕭向羅瑞卿總長反映問題和寫信說成是告“李作鵬的狀”,是“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