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毛澤東希望“高潮”一夜到來(2 / 2)

毛澤東在聽取了陶魯笳的彙報不幾天後,便在這次各省書記會議上大聲疾呼:“目前農村合作化的社會主義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國也即將到來,這是五億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帶有極其偉大的世界意義!”

為了推動這一形勢的發展,在秘書田家英和逄先知的協助下,毛澤東親自編輯了三冊長達90多萬字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毛澤東對此事非常重視,在那段時間裏,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看了一百幾十篇材料,有的不止看過一遍,寫了104條按語,對文字太差的材料,改得密密麻麻,把一些累贅別扭的標題改得鮮明生動,既醒目又富於政治鼓動性。

這本書以當時最快的速度於1956年1月出版。原先毛澤東準備發一條出版消息,並讓田家英擬了消息稿。當田家英將稿子送來的時候,毛澤東咯咯一笑,將稿子放在桌子上,舒暢地噴了一口煙:“這個消息沒有用了,已經過時了。”

毛澤東仰臥在沙發上,毫不掩飾自己的快樂心情:“我很高興,1949年全國解放時都沒有這樣高興。”毛澤東的愉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本身來自農民,他深知改造農村的艱巨性。然而,連他自己都始料不及的是,5億農民這個龐大的個體,經過二三次會議,一篇報告,一本書,一夜間成了一個合作的群體。不能不說,這過於表麵的勝利和不很正常的發展速度,使毛澤東的頭腦開始不清醒了,並助長了他對個人意誌的過於自信。

毛澤東的思路變得閃電一般迅猛。他突然問田家英:“你看合作化完了,下一步再搞什麼?”

田家英被毛澤東這一突如其來的問話問住了,一時答不上來,隻感到自己的思想跟不上。而毛澤東則完全在以指揮戰爭的速度在指導農業改革,一個戰鬥尚未結束,就在考慮下一個戰鬥了。

1955年11月初,北方的樹葉已經開始凋零,而南方依然林木蔥蘢。毛澤東的專列從北京啟程了,他要到西子湖畔,繼續籌劃他有關發展農業的話題。毛澤東喜歡杭州這座風景名城,把它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有人算過,解放以後,毛澤東曾到杭州42次,在西子湖畔生活、工作了800多個日夜,他到這裏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到家啦”,真有點“賓至如歸”。(見李林達:《情滿西湖》,中央文獻出版社)

在途中及到達杭州後,毛澤東聽取了天津、山東、上海、廣東、湖北等省市委領導人的彙報,他們紛紛提出農業合作化完成的時間還可以大大提前,農業產量還可以大增。這種情緒正和毛澤東的思路合拍,並深深激勵了他。11月中旬,毛澤東在杭州、天津分兩批召集華東、中南、華北和東北地區的14個省市委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開會,再次商討農業合作化和農業生產的前景,並在他們的急躁情緒的感染和鼓動下,主持製訂了《農業十七條》。這個文件又一次大大提前了在全國基本實現農業合作化完成的時間,並確定了脫離中國國情的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規定到1967年糧食產量達到1萬億斤。

眼看就要跨進新的一年,歲末,毛澤東情緒激動,一夜都在伏案工作。他批閱了《人民日報》準備在1956年元旦發表的《為全麵地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鬥》的新年社論,修改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接著,給周恩來等人寫了信:

“請周要尚昆用電話通知遼寧、山西、甘肅、陝西、四川、華東五省,中南六省的省委書記於1月4日到達杭州,準備於5日開始開會兩天到三天,談十七條的增加修改問題。除皖、蘇、贛、閩可坐火車或汽車來此外,其餘凡可用飛機的,要替他們準備飛機。”毛澤東的急迫心情,躍然紙上。

當他做完這一切時,東方的太陽已經吐白,桌上的煙灰缸也滿了。他喚來了秘書,交代完要辦的事,便向臥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