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鑒定(2 / 2)

這位專家雖然這麼,可是眼睛卻貪婪的看向蘇筠放在展台上的畫作。

他臉上作出鄙夷和專心做學的表情,其實心中早已驚濤波浪。

因為他看出來了,這副圖無論是在筆力還是構圖上都遠過台北博物館裏的那副仿作。

再從印章和絹畫上證實,這的確是吳道子的真跡嬉春圖!

他是受府拍賣行每個月名譽客座專家的待遇,拿的是禦集團的獎金。

今韓總給過的指示,他當然知道,那就是絕不能讓這個姓蘇的女人拍品出頭。

哪怕是利用專家的名頭,也要把她手裏拍品給得一文不值。

可是這個蘇姐拿出的這副圖實在是在場的專家很多,這一位就另辟蹊徑,把吳道子的嬉春圖成是個驚謊言。

那麼他也隻是做學問,提出的合理疑問,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聲望把這副圖詆毀的一文不值。

所以既讓這姓蘇的女人拍品跌值,又能保全自己,畢竟他又不是隻拿韓家這一份工資。

他這麼一,下麵本來就是聽專家們的大富商們也交頭接耳起來了。

那副仿圖雖然被成是價值連城,可是不在內地,也沒有人炒過。

那麼他們要斟酌一下,萬一真的是個大謊言。

他們收了個雖是畫工了得,但卻係佚名畫作,到時候可能要砸手裏了。

聽到這專家的論點,何老忍不住了,差點一口啐他臉上。

“沽名釣譽也不是像你這樣信口開河的。

吳道玄唯一一副密體《嬉春圖》是古畫界早已定論的,想不到你竟然提出如此荒謬的論點。”

何老隻以為他是為了揚名,不知道他心裏其實的心思是想讓蘇筠的拍品賣不出去。

比如一些要在紅學界揚名的自稱紅學家們,會提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觀點來解紅樓夢。

觀點百花齊放,可是沒有這麼離譜的。

何老痛斥了他幾句,就開始自己把自己研究多年的吳道子的畫風和這副圖做對比。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這副圖的畫工和用料絹質保存來。

比台北那副仿圖不知道高明多少,也看得出來這定是真跡。才會有看著圖就能想象到大好春光被畫筆渲染點綴得意態活波。

正如宋代詩人黃庭堅曾題詩評價道:‘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你既然這副圖不是後期吳道玄的風格,我就給大家對比評價看看。”

何老看著剛才話的那位專家,臉上不屑與之為伍的樣子。

但是為了防止別人真聽了他的妖言惑眾,何老還是解釋:

“先這副圖山頭的密點,樹梢的枝葉,沒有平鋪直敘而造成巧變不足。

相形之下,極的人物都描繪得完備周到,神情畢肖。

吳道玄畫人物有什麼特點?

他畫的人物,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肉起陷處,旁見周視,蓋四麵可以意會,看去‘如塑’,具有‘八麵生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