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哭哭啼啼的兒子,撫著受傷的肩臂,季雨坐在直升飛機上越來越遠的飛離伊拉的時候,不是不感慨的……
這一片如此蔚藍美麗的海域,從前沒有屬於她過,從今以後,也不會再讓人留戀與內疚了……
搖擺的飛機中,27歲的季雨,帶著對五年前的剛來時的那一點悼念,在滿天轟鳴的爆炸中,在這離開了伊拉。
在飛機駛向中國大陸的蔚藍天空上,望著越來越遠的那片海洋中,為那麼多人的死感慨。摟著一身病的兒子,最後她問自己,你不覺得自己也失去了很多嗎?王大鳥不知活得成沒?小艾死了,他們都是重感情的人。
電影《十月圍城》中最經典的台詞,莫過於孫中山的一段獨白:“十年前,衢雲兄與我討論何為革命。當時我說,革命,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恒業,不啼饑,不號寒。十年過去了,與我誌同者相繼犧牲,我從他鄉漂泊重臨,革命二字於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再道何為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是革命。”
當年那麼難的中國,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革命義士,才有了未來。但現今的他們,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季雨她明明就用親身經曆體驗到了,革命是需要代價的,而且是巨大的血的代價。這種痛,她隻願兒子能做了手術,早日好起來。卻不用再內疚自責了。
而對男人,對這片土地,她沒有覺得自己做錯過,從來都沒有!
可是為什麼緊緊的摟著兒子,看著越來越小的那片藍,與鼻中慢慢淡去的那種熟悉味道,她的眼睛還是,濕了呢?
※ ※ ※ ※ ※
※ ※ ※ ※ ※
※ ※ ※
報紙《南方周末》25年回顧特別報道中有一例,《青年生活信箱》欄目王行娟
1986年2月14日2版——
“同誌:我和表妹相愛兩年了……但法律是禁止近親結婚的…我們已經做好思想準備,如果結婚,將不生育,決不給社會添麻煩……如果強迫我們分開,我們隻好以身殉情。
廣州市 小溫”
回複小溫同誌:“人的一生不能僅僅為了愛情,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社會的責任,對事業的追求……因此,在你們的麵前並不是隻有兩條路,要麼結合,要麼殉情,還有第三條路也就是康莊的大路可走:果斷地終止你們之間的愛情關係。雙方互道珍重後分手。
”
其實現實中關於帶有血緣的愛情,不少。季雨回中國,接受嘉獎,重回單位上班。得的錢也不少。但一生的心願唯希望兒子的病痛早日好起來。
她所糾結的問題在聶叔叔那兒找到了答案。太多年以前了,季雨的媽媽仍是漂亮美麗有氣質的。當年的*,程宇的父親,也即夏舉的親生父親程啟泰,來到貴陽巡視工作時,看上了季雨的媽媽。
當時的程宇還沒有出生,夏明也不在貴陽,與季雨的媽媽也還沒有結婚。因為得不到丈母娘的同意。男人總是要去闖一番“事業”的。
那是另一代的故事了。算是那麼多的孽緣吧,也是那麼多的陰差陽錯……夏明回來後,懷疑季雨的媽媽被北京那個姓程的給強,奸了。而小季雨就是孽,種!
任季雨的母親如何百般解釋,他都不肯相信。夏明去了北京後,隻做了一件事,就是將程啟泰的兒子帶回來。那還是姓程的私生子,見不得人的。盡管,程啟泰已經做好了接兒子回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