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中國真的超過日本了嗎?(3 / 3)

(滿洲)三千萬民眾在精神上與匪賊無大差別者為數不少,大多數民眾還沒有與匪賊完全分開,如果進行精神上的爭奪,假定匪數有三萬,精神上的匪軍之友軍,不知有幾倍或幾十倍。這些匪賊精神上的友軍,雖不敢持槍反抗我們,卻是扶育匪賊之母體。曆來討伐效果不大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此。

1998年4月,在長春義和路舊書市場上,我見到一位老人張濟。他曾從事公安工作,從小受過殖民教育。

1938年,張濟正上小學,那時老師上課用日語、日文講授,不敢講是中國人,否則必受嚴懲。他和同學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有一天,有個身著青衣的男地理老師第一次告訴孩子們大家都是中國人,日本是侵略者,並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下一個直抵黑板上下沿的巨大的“中”字,蒼勁有力,並教給孩子大聲朗讀:“中國頂天立地!”第二天,地理老師再也沒來,張濟老人猜測可能被害了。

我們有理由向這位地理老師和所有六七十年前戰鬥在白山黑水間的抗聯指戰員們獻上最好的致敬!

正如史義軍說,東北的爺們在哪裏?東北的爺們兒難道死光了嗎?沒有,東北的爺們兒的代表是那些國難當頭,為了保衛家鄉,挺身而起,拿起刀槍,呼嘯山林的義勇軍的兄弟們,他們中間有拒絕不抵抗的東北軍將士,有地主鄉紳,有曾經打家劫舍的胡子,有靠著念著咒語喝著符水拿著紮槍勇敢的衝向炮火連天的戰場的我的東北老鄉們,他們才是真正的東北爺們兒。他們後來成了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成員。

東北抗日聯軍的戰鬥環境,犧牲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大戰場上即使不能說沒有任何一支部隊可以和這支部隊相比,但是也的確艱苦做絕、感天撼地。他們冬天在零下40多度的冬天裏幾乎天天爬雪山,夏天幾乎天天過草地!趙尚誌七年沒有住過房子,抗聯三軍西征時一個冬天吃了1500匹馬。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沒有東北抗日聯軍成建製的部隊,但東北抗日聯軍這支部隊的番號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心裏了。他們越打越艱苦,越打人員越少,牽製了大量的日軍進關;為了配合蘇軍進入東北,充當向導,占領重要的城市和戰略要點,接應進入東北、赤手空拳的的中共部隊,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後來整編分配融合到了各個部隊之中。

顯然,打走日本侵略者不是抗聯的全部理想。

抗聯英雄陳翰章曾擔任過教員,他說:“我立誌從事教育事業,目的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改造國家,獨立富強。”這種理想也是所有抗聯指戰員的心聲。

1921年,東北軍少帥張學良訪問日本,日本對他炫耀武力。他發誓:“你們日本人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你們日本人做不到的,我們中國人更能做到,請君拭目以待!”類似的話,駕日本車飛長城和黃河的柯受良、因為內訌而多次敗給日本人的女子中長跑教練馬俊仁也都說過。然而到了1990年,張學良對日本記者坦言:過去我去過日本,接觸了日本文化,非常感動。過去是這樣。如今我也尊敬日本人,譬如在科學等一些領域,日本都超過了美國。對日本研究開發,我也很佩服。

中日民族國家的較量不僅局限於抗戰之時,即使不是血腥的搏殺,和平時期的較量也始終進行。

2007年春節前夕,我在趙尚誌家鄉遼寧省朝陽縣尚誌鄉考察,看到這裏經濟還很落後,許多人家年收入隻有幾千元。由於正在修建趙尚誌陵園,正在開山修路,一台標記“日本京都”字樣的二手挖掘機正在使勁勞動,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尚誌鄉黨委書記雷鳳祥和副書記楊春富急於改變家鄉麵貌的幹勁和精神讓當地百姓十分欽佩,尚誌鄉正逐步成為朝陽縣發展紅色旅遊的一個鮮明地標。這裏的人們淳樸、熱情、樂觀、向上。

雷鳳祥為了牢記抗戰、弘揚尚誌精神,他積極奔走遊說,最終將趙尚誌頭顱爭取回家鄉安葬。對待日本的立場,他認為兩國不能也不應該通過戰爭解決問題,和平交流是惟一的出路,他力爭把尚誌鄉打造成一個展示中國人胸懷的和平基地。因此他一方麵弘揚尚誌精神,一方麵實現落實牢記曆史並不是為了仇恨的號召,希望中日兩國人民永不再戰。

趙尚誌的妹妹趙尚文老人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弘揚尚誌精神。有人曾經問她:“要是你見到日本人會怎麼樣?”以為老人會置之不理,或者大加譴責,沒想到老人大度地說:“我會正常交往。戰爭是戰爭,友好是友好。”一次見到日本小朋友,老人還親熱擁抱。

1928年3月28日,23歲的楊靖宇告別了妻子和兒女,離開了確山老家,就再也沒回來。1953年,兒子馬從雲和妻子去東北探望了父親楊靖宇的陵墓,並帶回了一塊東北的樹皮。這塊樹皮是家裏惟一剩下的有關的東西,幾十年來一直珍藏。馬繼民是楊靖宇的孫子,曾在鄭州鐵路局工作。

馬繼民很實在,憨厚,待人真誠,他改變了糾正了許多人對於河南人的偏見。說到爺爺的時候,馬繼民也總是說“楊靖宇”,偶爾改成“爺爺”。在馬繼民心目中,除了勇敢,他最崇拜爺爺的是他的個人魅力。馬繼民認為:楊靖宇不是我們家的,而是整個國家的,是中華民族的。

2005年,在鄭州鐵路局工作的馬繼民接到了靖宇縣政府的邀請,去擔任縣長助理,分管的是紅色旅遊。現在靖宇縣縣城蓋了很多樓房,道路也拓寬了,基礎設施改進了很多,全麵發展旅遊業、輕工業。

戰爭已過,精神永存!抗聯戰士們,曾期待戰鬥過的東北永遠富饒和平,我想以後多去看看。難忘靖宇縣的礦泉水、人參,還有奇山秀水美景。難忘尚誌鄉的小米粥、雙黃鴨蛋、楊樹葉鹹菜。那自強不息、矢誌不渝的抗聯精神在激勵這片土地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