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孝武帝 (2)(3 / 3)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曆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禪。其讚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複始,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裏,祠後土。臨勃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複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裏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台、井斡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夏,漢改曆,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疇無牢熟具,芬芳不備。乃命祠官進畤犢牢具,五色食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帝用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衣上黃焉。

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後、封巨、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複至泰山修封,還過祭常山。

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後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祀,行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太史公曰:“餘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裏。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珪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