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明(4)(3 / 3)

至此,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完成了他作為朱家子孫的使命,他至死也沒有向叛軍低頭,隻是洪武帝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當年打下江山和自己子孫丟掉江山的情形是如此的相似。

趣味連接:李自成“坐朝廷”

崇禎元年正月元日,李自成招集了其黨二十餘人,在黃龍嶺喝酒吃肉。不久李自成便酩酊大醉,手舉骰子,戲向眾人說道:“人言我當為天子,若得了六顆全紅,便是真主。”說畢,將骰子向盆中一擲,結果真是一色全紅。眾人一看大驚,一齊下座跪拜,高呼“萬歲”,聲震山穀。

而此時正值崇禎皇帝駕禦太和寶殿,受百官朝賀,忽聞有大聲發自西北,聲如雷吼,殿宇震動,兩班的文武一個個心驚膽戰。崇禎帝大驚,急召欽天監上殿,問此怪聲代表什麼征兆。欽天監回奏:“此名鼓妖,主西北方有極大變亂”。崇禎聽了,甚為不悅,立刻傳旨退朝。

吳三桂開關借兵--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字長伯,祖籍遼東,江蘇高郵人。父親吳襄做過錦州總兵。吳三桂以武舉承父蔭,起初任都督指揮,後累官至遼東總兵,參加過鬆山之戰,兵敗退守寧遠。他一直在關外領兵,但家屬留在京城。

李自成農民軍進攻北京時,明廷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希望他迅速撤兵入關,進京勤王。吳三桂帶部隊火速趕來,半路上聽到北京已被李自成攻破,馬上退還山海關。李自成攻克北京,即派人招降吳三桂,吳不從。李自成便脅迫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寫信勸降,吳三桂接到這封信,身不由己,隻得表示投降,即日率軍來京。行至灤州,從北京家中逃出來的家丁向他報告:吳襄被農民軍抓去,家產被抄沒,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將領劉宗敏搶去了。吳三桂頓時勃然大怒,咬牙切齒,發誓要蕩平李賊,報仇雪恨。當即回師山海關,打出“複明”的口號,派兵攻打農民軍。

李自成聽說吳三桂變卦,非常氣憤,無奈劉宗敏、李過等大將都互相推諉,不肯帶兵出征。李自成隻得親自率大軍二十萬前去征討,從三麵包圍山海關。這次,他把吳襄也帶了去,又遣使去吳三桂軍營勸降。吳三桂扣下使者,決意要與農民軍拚戰到底。這時,清軍為了奪取中原,已由多爾袞率領,從沈陽啟程,日夜兼程向山海關進發。吳三桂被農民軍包圍,形勢危急,便致書多爾袞,表示願意開關引導,企圖借清軍為自己解圍。然而時過多日,遲遲不見清軍前來救援。他一次次派遣使者前往清營。但多爾袞總是按兵不動,采取觀望的態度。

農民軍不斷發起猛攻,勢不可擋,不久吳三桂就不行了,最後不得已隻得親赴清營,剃發稱臣,拜見多爾袞,接著便開關迎降。清兵入關後,多爾袞先命吳三桂與農民軍接戰,清軍則養精蓄銳,見機行事。待到雙方都殺得人疲馬乏時,突然衝入,對農民軍進行夾擊,殺得農民軍大敗。李自成在敗逃途中即斬殺了吳三桂的父親,返回北京後,又怒殺吳全家三十四人,隨後於二十九日深夜撤離北京,領兵西去。清軍在吳三桂的引導下,勢如破竹,很快占領北京。

趣味連接:衝冠一怒為紅顏

當吳三桂準備率兵投降李自成時,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吳三桂問:“我家裏人好嗎?”家人說:“被闖王抄了。”吳三桂說:“沒關係,我到後就會歸還。”又問:“我父親好嗎?”答:“被拘捕了。”吳三桂說:“我到後就會釋放。”又問“陳夫人(指陳圓圓)還好嗎?”答:“被闖王(一說為劉宗敏)帶走了。”此時,吳三桂勃然大怒,大聲喝斥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麵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借兵出擊李自成。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投靠了清軍,背棄了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