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敦煌藏經洞的故事,幾乎已經是家喻戶曉了,曾經所有的人,都會斥責那些以小利誘惑,巧取豪奪,帶走文獻寶藏的外國探險家,然而,有多少人捫心自問,作為這些遺產的法定擁有者,我們這些華夏子孫對自家遺產是多麼麻木不仁!如今的世界越來越向全球一體化發展,毫無疑問,這些文化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在我們不斷感歎國外博物館裏有多少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遺產的同時,更應該多想想,該如何保護我們現在所剩的東西。幾乎所有來敦煌的人都會說,為什麼這麼小氣,隻給我們看幾個窟,還不讓照相。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當若幹年後,這一切消失的時候,你是否會為自己當年參觀拍照所造成的破壞而內疚呢?在我看來,且不說當年的斯坦因等人所做是否妥當,至少,當時我們自己的官員對如此遺產是極端麻木不仁的,竟然因為運費問題,不去保護這些財產,因此才造成了外國人有機會得逞。
看看現存的幾大石窟吧,龍門和雲崗已經風化得不像樣子了,而且就是近二三十年發生的人為造成的破壞,敦煌雖然相比之下似乎狀況略好,但比起當年剛剛發現的時候,又要差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我們發展物質文明,難道一定要以犧牲古代文明作為代價嗎?說得更遠些,中國在經濟發達的同時,喪失了多少傳統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有誰能統計過嗎?!
如今的敦煌莫高窟,每個開放的洞窟多則幾十平方,少的也就幾個平方,每次進入洞窟的人少則10來個,多則20多個,在幾乎與壁畫零距離的接觸中,人類呼出的氣息每時每刻都在對壁畫造成破壞,更不用提有的人還要偷拍或者偷摸了,其實,你拍回去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是一時間的占有心理罷了。真的需要研究,完全可以購買畫冊或者幻燈片。為什麼不能也像北京法海寺保護水月觀音那樣,用有機玻璃罩把這麼精彩、這麼寶貴的敦煌壁畫罩起來,至少把兩米以下的部分罩起來呢,答案一定是沒錢。其實,莫高窟所在的山體本身也在發生著非常危險的風化,甚至應該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把整個山體都罩起來。不過,連小小的壁畫都不能保護,逞論保護整個山體。唉!就是這樣的小農金錢意識,在毀壞多少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財富啊!
在莫高窟對麵,有一座設計非常好的博物館,整個建築依偎在平緩的戈壁丘陵中,與環境融為一體,可見建築師的匠心,在我看來,這是建築設計很高的境界。在這個博物館中,有幾個原大複製窟,都是平常難得一見的特窟,包括榆林窟裏的一些精華。這個方式真好,既可以不破壞原件,又可以一睹特窟真容。雖然是臨摹的壁畫,但是也可見其精彩之處,臨摹者都是研究敦煌藝術多年的行家,其繪畫造詣亦非尋常之輩,至少,對於普通人對繪畫的認知水準來講,是富富有餘了。
博物館中還有一尊以一幅壁畫為藍本設計製作的琉璃千手觀音菩薩的草稿,是台灣琉璃工房的楊惠珊女士為敦煌莫高窟所做,並且要為其專門增加一窟,這真是當今一件文化盛事,隻是尚未完成,我想,楊惠珊一定會盡其對琉璃製作的造詣來完成這樣一個有意義的作品。一直很欽佩她的勇氣和執著,她真的是當代女性的楷模。
沒有像功略裏說的那樣,多跟幾次不同的隊伍以便能多看幾個窟,100元的門票看到的10來個洞窟足以給我們精神上足夠的美餐了。下午的陽光非常燦爛和暖和,在門口買了點沙漠玫瑰就離開了莫高窟,不是不想流連,四五甚至想在這裏住上一天,然而流連之後,隻怕就是不舍了。最好不要讓我的敦煌情結放縱出來吧!
敦煌除了莫高窟外,另一處標誌性的景觀是鳴沙山、月牙泉,原以為這兩個景點是在一起的,原來一個城東,一個城西。鳴沙山大概是除了新疆的善鄯的沙漠以外,離城市最近的沙漠了。然而在這裏我們遭遇了最煞風景的“搶錢行經”,比起頤和園、故宮這樣的地方,鳴沙山即便有諸多好處,也不至於要收80元的門票吧,把車開到公園門口竟然還要收20元,頤和園門票不過30元而已,莫高窟門票不過100元而已。這幾乎要把我所有的興致都打消,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和強行平衡心態後,我們還是乖乖地送上每人800大毛,但是死活不再去坐駱駝,每峰30元,從公園門口到山下泉邊,全程不過1公裏。
那正是光線最美的傍晚時分,沒有辜負這一片金色的光芒,我們在沙中款款而行,比起塔克拉瑪幹沙漠裏的沙丘,鳴沙山相當雄偉,出乎我的意料,在人工湖的倒映下,金色的沙山雄健美麗,令人驚歎,但是還不足以平息其高昂門票帶來的憤憤,隻不過多少緩和了心情,畢竟已經選擇了引刀就戮,此刻就是飲鴆止渴也要甘之如飴,況且景色的確美麗。四五很想去試試爬那陡峭的沙山,但是即使不滑沙仍需要再交10元的規定再次大煞風景,為了不破壞放鬆下來的好心情,我們繼續向月牙泉走去。
那真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啊,兩顆曾經狂野的心,從羅布荒漠的炎熱和荒涼走來,在這片蘆葦環繞的清澈湖水前徹底安靜。在內地平淡無奇的一灣湖水,在這沙漠中卻意義非凡,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這樣一掬清爽的洗禮,即使隻是視覺上的而已。這寶貴的泉水即使不能接近,卻能夠洗清我們心中的沙塵。能夠想像,在駝鈴叮當的古代,遠方的旅人在登上沙丘後看到這一汪泉水時的興奮和狂喜,這感覺,和:我們在羅布泊中終於找到湖心的感覺接近吧。我們就坐在湖邊的石欄杆上,像兩個頑皮的孩子一樣吊著腿,晃悠著,看水,漫無邊際地聊天,看過往遊客百態,細品沙漠清泉傍晚的細語,即使沒有紅酒月色的浪漫滋潤,卻也捕捉到了那難得的安靜的瞬間。
待在一個地方的感覺真好,可以大睡特睡,中午才起床。,酒店門口的小吃店裏有敦煌特別的吃食,扁豆麵條和家常燙麵餅,聽上去普通的東西,卻都帶著明顯的地方特色,扁豆並不是蔬菜,而是扁扁的紅豆,豆粥裏下雜麵條就是扁豆麵條,而燙麵餅裏也加了不知名的調料,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似乎已經過了懷古的年代,e時代的我也與時懼進,敦煌古城、陽關、玉門關,我知道都是大同小異的東西,何況古城是當年拍攝《敦煌》時搭建的仿古建築,雖然精美也絲毫不在我興趣之列了。
這一個多月來,在新疆看了無數的雅丹地貌,紅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烏爾禾的魔鬼城乏善可陳,五彩灣也因道路艱難終究沒有選擇,倒是在路上,一些不知名的雅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南疆圖木舒克附近的黑雅丹,阿克陶縣和天山幹溝裏的五色雅丹,庫車峽穀中的紅色雅丹,或許他們不如五彩灣和哈密五堡的精彩,但卻更加人跡罕至,更加神秘莫測。其實,羅布荒原中著名的雅丹有龍城雅丹,據說在吐魯番附近,還有一處很高大壯麗的雅丹,告訴我這個信息的司機說起那裏來,讚不絕口,可惜,我們沒有選擇那條路線。在羅布荒原和敦煌戈壁之間,還有一處雅丹,聽到過那裏的Finder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如果有人問,戈壁灘是用來幹什麼的?我會說,戈壁灘是拿來馳騁的。
過了敦煌古城,我們就跑到戈壁灘上瘋跑起來。那是一條通往雅丹和玉門關及漢長城的旅遊專線,很窄的路,兩輛車會車都必須下路才行。而且,在距離玉門關還有幾十公裏的路上就設立了一個收票口,即使不去玉門關也要繳納玉門關的門票,敦煌當真把旅遊當成唯一的搖錢樹了,也難怪,四周都是戈壁,靠什麼來生活,隻能跟老祖宗遺產上打主意了,可是我們的確隻是想去雅丹而已,怎麼解釋都不管用,還沒見過如此霸王的地方。還好,我們有越野車,即使收票口兩邊挖了壕溝也奈何不了我們,在戈壁灘上,4500大顯神威,很快越過壕溝,飛越收票口,往前飛奔而去。戈壁灘很平,間或有些起伏,有的地方鬆軟,這些都不會對越野車形成任何威脅,為什麼我們熱愛越野車呢?答案就在這裏,他讓我們在必要的時候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