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獨行西域三萬裏3(2 / 3)

去和田的路也是大戈壁,比前些天經過的地方土更加多,在皮山和墨玉中間路過一個新建的皮墨墾區中心鎮,從四川和河南移民10萬,並引來雪水在這裏進行農墾。

和田縣比想象的要好,沒有書上說的灰土經常沒了腳脖子的“盛況”,近期正在建造很多路和建築物。修理廠也很正規,可是要修的東西又多了,半路上空調散熱器同定螺絲被顛折,散熱器被穿孔,空調也失靈了。

修理廠給推薦了旅館,還打了折,又去了他們推薦的公安局邊的維吾:爾古代快餐廳裏吃飯,竟然吃到了天下最好吃的饢坑烤魚,肥嫩適度,鮮美可口;還有饢坑肉,其實是饢坑肉餅,把肉和麵混在一起做成餅,在饢坑裏烤熟,有點像無邊比薩的餅但還要好吃得多的多,而且酥脆適度,鹹淡合適,餘香回味無窮。還有沙棗水,湯飯,吃多了,我們散步回賓館。

切隊的天線晚上來電話,聊了很久,說老河的壓力很大,不知道羅布泊之行會如何。短信告訴風,我的曲軸位置傳感器又壞了,和去年從四川回來時一樣,風說老壞那個東西就可能是有別的問題了。

上午去玉石一條街,叫做軍分區邊的一條街,原以為是像北京紅橋或者萬通、潘家園那樣的市場,可實際上就是半條街,都是小房子,裏麵有一些各樣的玉,完全沒有大規模的樣子,有的鐲子要近萬元一隻,也沒見有多漂亮,隻好隨便買點玩意,也不便宜,不過是留念而已。後來知道每周五有專門的玉石巴紮,在工藝美術廠那裏的一條街上,到時有民間的玉石交易,以及舊物的交易,有點像潘家園市場,都說和田周五的大巴紮比喀什的要好,可惜沒有機會看到了。

我們在玉石街瞎逛的時候,一個維族老漢老是跟著我們,拿著一些白色的石頭向我們兜售,風聲給弄煩了,就指著一塊打磨得象眼鏡盒形狀一頭有點黃色的白石頭說,要是20元就買,老漢開價是200,老漢有執拗了半天,說加點加點,風聲也不鬆口,實際就想這樣他就不糾纏了,沒想到,老漢末幾了半天,見我們真的過馬路要走了,馬上說:好吧,老漢今天開張,賣給你了!風聲和我相視一笑,估計老漢賺了!

果然,給出租車司機看了看,司機說這個是阿富汗的軟玉,很軟的,完全跟和田玉不是一回事,5塊錢就能買到,我們大笑一番,風聲後來拿給懂行的朋友看,朋友說:這塊石頭過兩千萬年後就值錢了!

中午又去維吾爾古代快餐廳去吃飯,要了小份的饢坑肉,饢坑烤鴿子、大肉串、西瓜、湯、拌白菜,一共20元,太好吃了!!!!!任何時候想到它們的味道都讓人坐不住,可惜這樣的美食無法帶走和複製,享受每一刻的快樂和幸福吧,因為它們都是不能複製的。餐廳裏非常熱鬧,女服務員們忙得團團轉,給我們點菜的女孩子被同伴們叫做:阿依果,我們也叫她阿依果,阿依果給我們送來了飯後的水果,西瓜。

又吃了個肚歪往修理廠走,忽然看見一輛墨綠色的六缸切在路上狂奔,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的車,那是師傅在試車,據他們說:全和田地區共有10輛6缸切諾基,都在他們那裏修理。車修好了,河南籍的小王師傅做事非常認真和用心,幫我想辦法盡量少花錢,饒是如此,還是花了2700大元,到底不能和在家比,在北京修車大概隻花二分之一就好了。

我們趁機請求修理廠會維語的司機李師傅陪我們去看地毯和絲綢作坊,這兩樣都是和田的手工藝特產,李師傅很熱情,也很專業,他徑直朝駕駛員那邊門走過去,忘了這次不用他開車,隻要他帶路就好了。我們先跟著他來到在機場路附近的一個鄉裏,跟村裏的老百姓打聽了一陣之後,來到一個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之一開的鄉村地毯廠裏,看到了手工製造地毯的全過程,他的維語真好用,維族人都很買賬,把他當自己人。織地毯的都是附近的農家女孩,被女狀元組織到這裏來,在農閑的時候能夠做點副業,我看中一塊石榴花圖案的絲毯,但是價錢太貴了,看來看去,看中了本色純羊毛的坐墊,也很別致,羊毛有各種顏色,白色,淺灰、褐色、深灰和黑色,用來織}}{雅致的圖案。風聲說可以送給活著當打坐用的墊子。有個織地毯的女孩長得很漂亮,有點像朱利亞·羅伯茨,不愛笑,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但喜歡跟著我們看熱鬧並且幫忙,她連鞋都沒有,是光著腳的。對著我的相機,她沒有什麼表情,眼睛裏有一點羞澀和害怕。廠裏麵有葡萄架,很大很大的那種葡萄架。從車間出來,看到院子裏他們聚會的大廳裏鋪著一張舊地毯,那顏色和圖案倒是我喜歡的,隻是髒和舊,廠裏的男人很想把生意作成,讓李師傅給翻譯說,他們可以洗幹淨了,明天就能弄好,想了想,也不是特別中意,到底還是放棄了。

又去吉亞鄉看艾德萊斯絲綢作坊,先去了農人家,巷子裏有很厚的土,人也是灰頭土臉的,他們的房子裏放著織布機,是用機械織人造絲的艾德萊斯綢,就:黽市場上經常見到的那種,屋簷下放著織地毯的機器,在織土地毯,很鮮豔的紅花綠葉圖案。李師傅和他們交談後告訴我們,織機是國家以廉價供給農民用的,為的是扶貧。他們的房子和街道都是土的,街上堆著大擱的包穀秸,現在是收包穀的季節,都農忙去了,織布的人少。

而全疆唯一的手工絲綢廠是有真絲的艾德萊斯綢的,廠子在和田縣邊的洛浦縣裏,過了玉龍喀什河左轉下路再走10來公裏就到。這裏從繅絲、紡線到染色,織布各個工序都有,隻是工人都在農忙收包穀去了,隻有兩個老媽媽在繅絲和紡線,沒有什麼人織布,隻有一個男孩和一個老頭在織,沒人染色。這裏還設有一個培養織綢技術員的中學班。

展品室裏就隻有一點真絲綢!要價可不少,每匹400元,60公分寬,6米4長,漂亮的女出納就是不肯讓價,我們隻好暫時放棄。

送李師傅回廠之後,忽然覺得不死心,還是想要絲綢,書上說是250元一匹,於是回去準備拿著書跟那漂亮女出納砍價去。

真的回去了,有不少旅行團的日本人在買圍巾之類的小東西,他們走後,我們和女出納吾爾尼沙邊吃葡萄邊聊天,給她看《新疆盛宴》這本書,書上有價格,也有廠裏的照片,甚至照片裏的紡線的老媽媽就是現在正在繅絲的老媽媽,吾爾尼沙能讀漢語,很喜歡這本關於新疆的書,於是風聲說把書送給她,讓她按書上的價格250元買布給我,大概現在正在農忙,沒有足夠的貨。她很不想賣那個價錢,但是又舍不得書,對書上的價格也無法否認,於是她很狡猾地在書上寫了她的地址,說相信我們會把書寄給她,就這樣買了兩匹絲綢,還給漂亮的吾:爾尼沙照了相。

跑了這麼久,終於買到了朝思暮想的艾德萊斯綢,盡管不知道回去用來做什麼,心情卻出奇的好。回去的路上路過玉龍喀什河,過寶河不試試自己的運氣哪行。風聲百般不願地跟我下了河,我們在河邊胡亂揀玉,幾個女人和男人捧著裝玉石的托盤過來,我們都謝絕了,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內地來的。我揀到幾塊白石頭,放在車上當玉帶回去。

回城之後先去了大巴紮,傍晚的巴紮很熱鬧,有各種吃的東西,有烤雞蛋和其他小吃,烤雞蛋是和田的特產,在一個碳火盆上烤雞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爆炸,必須不停地翻動,賣烤雞蛋的通常是些女人,就在路邊坐著,守著個炭盆和一堆雞蛋,正當我們在考察誰家的烤雞蛋好的時候,一個老太太的雞蛋爆炸了,雞蛋碎四散,把邊上另一個攤子上的小夥子的襯衫都燒了個洞。於是我們趕快過馬路跑到另一頭的攤子上去吃,誰不怕衣服被燒呢?吃了烤雞蛋,又吃了無花果,吃了土酸奶,都很好吃。土酸奶很酸,1塊5一大碗,是自家做的,賣酸奶的女人看著風聲假扮維族洋崗子的造型哈哈大笑,笑得要把包住嘴巴的圍巾拉下來。她翻出一把不知多少人用過的勺子擦擦,遞給我們,我們就當什麼都沒看見,輪流吃那酸奶,很濃也很酸,不像在西藏能加點糖,沒有糖,我們兩個人吃不完那一大碗。

夜晚的廣場上有文藝表演,原來是聯通杯百日廣場文化表演,今天是由各銀行表演節目,燈火輝煌之中,有很多歌舞節目和漂亮姑娘,但還是維族老女人們跳得好,有板有眼,雖然都胖乎乎的,可是卻很漂亮很有韻味。我們穿梭在人群裏,也被染得五彩繽紛了。

住庫爾班大叔和毛主席握手的廣場邊的軍分區招待所,晚上邊看電視裏演的老版電影《馬蘭花》,邊喝廣場邊大超市裏買的當地產的石榴酒。漸漸有點陶醉了。來到穆斯林地區,最不盡興的,就是不能隨意喝酒。

6、和田一一於田一民豐一塔中一庫爾勒

在維族雷鋒的帶領下領略於田的風貌。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中心新換的曲軸位置傳感器竟然再次故障。

昨晚的石榴酒讓我睡了個不錯的覺,沒有做關於開車的夢,早上起得比較早,於是也能比較早地出發。

雖然還有修路的地方,但是總歸比前幾天好多了,很快接近於田了,路邊出現了不少戴白頭巾和小茶盅大小黑小帽的老年婦女,她們還穿著黑色的大袍子,有藍色的鑲邊和胸飾,都拿著包袱,老漢們則戴黑色的高帽子,有點像英皇衛隊的帽子。

一下子就看到了庫爾班大叔和毛主席的白色的雕像,很快找到於田的大清真寺,也叫做艾提尕清真寺,很漂亮的紅磚建築。周圍的巴紮不太熱鬧,因為是收獲苞穀和棉花的季節,隻有周日才有熱鬧的巴紮。

這裏的饢烤出來是窩窩囔囔的,不太平整,剛好拍下了出饢的時候,饢飛在空中的鏡頭,很搞笑。

在巴紮橋頭正在猶豫是否買個苞穀饢,一個很胖但頗有風度的維族中年男子,用很好的漢語告訴我們苞穀饢很好吃,並不硬,我們依言1塊錢買了3個,果然好吃,微微的鹹味,焦香新鮮。那個男人騎摩托車帶路,帶著我們去了市場,他說:今天我休息,可以帶你們看看。看來我們是遇上維族雷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