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鶴、狗、蛐蛐兒及其他(1 / 2)

懿公即位,好鶴,淫樂奢侈。九年,翟伐衛,衛懿公欲發兵,兵或畔。大臣言曰:“君好鶴,鶴可令擊翟。”翟於是遂入,殺懿公。

--《史記》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與鶴相關的多是美麗而吉祥的故事。《詩經》中有《鶴鳴》一詩,借鶴的鳴叫讚頌隱逸之士的飄逸高潔;在道教中,鶴被看做長壽的象征,是仙風道骨的體現;宋代林逋還有“梅妻鶴子”的美談。唯一例外的便是著名的“衛懿公好鶴”的故事。

“衛懿公好鶴”的故事首見於《左傳·閔公二年》,《史記》進一步延伸,至《東周列國誌》敷衍出一個跌宕曲折、情節豐富的故事。衛懿公身為一國之君,特別喜歡體態美麗、羽毛潔白的鶴,對於鶴極盡奢侈之能事,給鶴穿上錦繡服飾,給予鶴一定的官爵職位,每次出門,鶴有專車接送,乘軒而出,乘軒而入。鶴過上了小康生活,百姓卻還在貧困線以下掙紮,估計當時的百姓都得嗟歎:夢中幸為白鶴身,錦衣玉食樂開懷。不料夢醒竟為人,無衣無褐憂愁來。這種現實中的人鶴地位、待遇的懸殊,在後來的狄人入侵時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狄人入侵衛國,衛懿公本想發兵迎戰,但是,軍隊裏邊出現了“不合作運動”,將士拒絕出兵作戰,紛紛發泄心中的不滿與牢騷:君主您那麼喜愛鶴,平時的俸祿爵位比我們都高很多,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您還是讓鶴做將軍去抗擊狄人吧,我們平時的待遇那麼差,說明都是無能之輩,怎麼會打仗呢!狄人的入侵可以說替衛國人出了一口惡氣,說不定當時還有人在歡呼雀躍,終於可以讓這個老東西頭疼一陣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不合作運動最後導致的是國破家亡。衛懿公無奈之下,隻好召集少得可憐的近衛軍倉促迎敵,最後兵敗而亡。

《鬱離子》中有則寓言,說與衛懿公同時代的還有一個愛養寵物的人,就是做事行為不像君主的晉靈公。晉靈公喜歡的寵物是狗。他在都城曲沃為狗建造了一棟別墅,讓狗穿上了錦繡之服。人都有自己的愛好,但是人有愛好就有自己的軟肋,容易被別人攻破,容易為他人利用,尤其是那些有利用價值的人。晉靈公是一國之君,人事安排、工資待遇什麼的全憑他張張嘴,隻要自己滿意,隻要自己高興,隨便送出個官職高興高興也是很有可能的。

晉靈公有一個寵愛之人,叫屠岸賈,他就抓住了晉靈公的這一軟肋,大加利用,迂回曲折地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為知道晉靈公喜歡狗,屠岸賈就投其所好,不斷地在晉靈公麵前誇讚晉靈公養的這狗是如何勇猛,如何漂亮,借此來取悅晉靈公,在屠岸賈日複一日的不斷重複中,晉靈公對狗的喜愛之情急劇攀升。有一次有一隻狐狸進入了王宮,驚嚇了晉靈公的襄夫人,在此情況下,晉靈公讓他飼養的狗與狐狸搏鬥,怎奈養在家裏的狗已經減少了原有的野性,在君王庇佑下養尊處優的它,麵對著狐狸節節敗退。屠岸賈一看不好,之前我把這個小東西吹得天花亂墜,說它是如何凶猛如何迅疾,現在這不是直接打我的臉嗎?不行,我得想法圓這個慌。於是,屠岸賈從別處另外拿了一隻狐狸,獻給晉靈公,說是狗已經將狐狸製伏了。晉靈公看到自己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越發要給予狗更高的待遇:用宴饗時大夫所用的禮器來喂狗,狗比普通百姓要重要,隻要是有人敢侵犯他的狗必定要被砍腳,所以天下人是“談狗色變”,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