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對曰:“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如何?”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公曰:“豎刀如何?”對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
君臣遇合是古代士人的最高目標,在未得君主賞識沉淪下僚時,為了能得君主賞識,他們會通過各種方法來接近君主以求博取君主喜愛。
伊尹為了拜謁成湯,自動成為有莘氏的陪嫁人員,背負著鍋碗瓢盆,向成湯陳說治國之道,得到成湯的重用;薑太公屠牛於朝歌,後垂釣於渭水之濱為文王所識,一躍而為天子師;寧戚為了接近齊桓公,受雇於商人,為其駕車,擊牛角而歌,終為齊桓公重用。這些人皆為才能超群之人,他們為了得到君主的重用,也運用了一定的策略,但是,這種策略隻是得到與君主交談的機遇,為了得到展示自己的機會,屬於正常行為。
但是,某些以謀取富貴為目標的人,他們接近君主的策略與方法卻不可恭維。
管仲病危之時,一向倚重管仲而稱霸諸侯的齊桓公,便向管仲詢問相國的接班人,管仲沒有直接回答,沒有提供候選人,而是將球又踢回了齊桓公那兒,讓齊桓公自己來說其意中人。齊桓公說了三個人,這三個人在齊桓公那可謂是大紅大紫之人,深得齊桓公喜愛。那麼這三個人是誰?他們是怎麼讓桓公喜愛到將相國高位讓他們坐的地步呢?
這三個人的名字都怪怪的。
其一是易牙。易牙為取悅桓公,將自己的兒子殺了。
易牙是齊桓公的禦用廚師,烹飪技術極為高超,日日侍奉得桓公那叫一個舒坦啊。但是時間一長,美味的東西吃得多了,齊桓公也會感覺單調,有一次桓公無意中感歎說:“山珍海味我品了不少了,就是沒吃過人肉,不知人肉是什麼味道。”不管桓公這話是有心還是無意,易牙反正是當了真,後來竟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給桓公做了盤下酒菜。桓公得知了真相之後,被易牙的行為感動了:易牙對我真是好啊,愛我勝過自己的親骨肉。
其二是開方。開方為取悅桓公,背離了自己的雙親。
開方本是衛國的太子,有一次,齊桓公率兵討伐衛國,衛國敗得一塌糊塗。這樣,衛國國君無奈之下派自己的長子開方前去求和。和平盟約結成之際,開方提出要留在齊國,侍奉齊桓公。齊桓公對此很不解,不知道開方所為何故竟然舍得放棄儲君之位而甘居齊國,開方拍了齊桓公一頓馬屁,說在齊國侍奉桓公比他自己在衛國當國君要有價值。這一馬屁拍得真有水平,拍得齊桓公雲裏霧裏地轉,齊桓公美滋滋地、大大方方地給了開方一個官職。開方在齊國一待就是十五年,就連自己的父親死了也沒有回去奔喪。桓公認為開方對自己忠心耿耿,對他的孝心超過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