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逃離國子監(2 / 2)

稍作休息後,那掃地的人走了之後,三人就迫不及待的溜到了“複蘇槐”下。這棵神奇的槐樹高約15米,由兩棵主幹組成,其雙幹周長分別為二米六和二米五米左右。似一對孿生兄弟並肩而立,展示著獨特的風采。此槐種植於元代,據說是元代國吉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所植。

鄂康自鳴得意的告訴賈榮和蔡剛“複蘇槐”的來曆,為什麼叫它為“複蘇槐”呢?相傳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前段時間,枝幹上忽又萌發新芽成葉,枯而複蘇。這還是率性堂的師生們發現的,國子監已經紛紛傳頌了。現在又正值慈寧太後六十壽辰,大家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槐”。

賈榮蔡剛兩人聽的是目瞪口呆,對鄂康這位“老大”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二人仔細看去,果然這顆槐樹比其他的槐樹似乎要古老一些,其他槐樹都滿樹綠葉了,這棵上麵卻才零零星星的冒出幾顆新芽。

槐樹看久了,也就膩了。鄂康又出了一個主意,告訴兩人說圍牆外麵有個集市,叫槐市,翻過圍牆就能看到了,那裏是供學生之間買賣書籍及其他日用品的地方,現在雖然沒放學,有些清淨,但也比國子監這裏麵有趣多了。

說翻牆就翻牆,三人在“吉祥槐”西邊十幾米的圍牆下,發現幾棵槐樹的樹枝正好伸出了牆外,爬上樹就可以翻出去。找了一棵看著樹枝粗一點的大槐樹後,三人陸陸續續就爬上了樹,成功逃出了國子監這個對他們來說枯燥乏味的地方。

跳下高牆走了不到一裏路,三人就來到了槐市。這個集市很小,隻有一條街,兩邊大多都是些古籍善本鋪子、文房四寶鋪子、小吃飯館鋪子之類的,偶爾也有絲綢裁縫鋪和當鋪之類。

古籍善本和文房四寶顯然是吸引不來這三位小爺的興趣,正好中午了,小吃飯館成了三人的目標。沿著小街來回走了一趟後,鄂康決定大家一起到品香齋老字號飯館去搓一頓。

這家飯館雖小,但也是二層小樓,清雅之地。

三人上了二樓,找了個靠窗的桌子圍著坐下。點了一份爆肚,一份包子、一份燒雞另加一份青菜,就著茶水吃了起來。

爆肚最好吃,燒雞雞腿也早就被賈榮和蔡剛攥在手裏了。鄂康倒是沒多少心思在吃上麵,他端著茶杯,有時應和著兩人跟他聊天的話題,有時側著頭專注的看著外麵街市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雖說還是在國子監上學的年紀,但賈榮蔡剛兩人因為沒有鄂康那麼強大的一個重臣老爹做後台,所以不免也有些憂慮前途未來之事。所以飯桌上聊來來去,都是些如何應考,如何中得皇榜,又如何去某個一官半職,好留在京城發展的事情。

窗外的春風拂麵,柳枝搖曳。

吃飽喝足後,也沒有什麼地方可去,三人就在二樓憑欄鳥瞰。風稍稍大一點,滿大街都會飄滿了楊絮柳絮,星星點點,倒也是十分的美景。鄂康注視著那些在集市中的飄絮,想著自己的心事。

母親在每次與他見麵時,都會提到什麼終身大事,什麼仕途官運。鄂康都快煩死了,尤其是母親要急著要他去與她相中的那些官府千金見麵,他實在是無可奈何。

說來也怪,鄂康在樓上滿腹愁緒,集市中也是滿城飄絮,倒也應景。不過就是那麼巧合的在這個時候,集市東頭走來了幾位如花似玉的姑娘。

遠遠的看不清楚,隻看那纖纖細腰、步步生蓮就已經足以深深勾住樓上三位官宦子弟的眼睛。

近處看時,挽著左右兩邊手臂的中間那位更是婀娜多姿、溫柔撫媚。笑起來燦若桃花,如春風拂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