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尾聲:十年以後……(1)(3 / 3)

義軍首領導秦嘉得悉陳勝王被殺的消息後,乘機立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秦嘉顯然是個政治投機家,他搶在眾位義軍領袖之前立楚王,就是想當楚國第一功臣。可是在諸多起義隊伍中,秦嘉實力平平,立楚王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輪得到他來做主呢?此時,所有反秦武裝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便是項梁、項羽為首的義軍。

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羽是他的侄子,兩人都算是出身貴族,名將之後。項梁有謀,項羽有勇,自起兵後,叔侄倆便成為秦國最強的對手。在項梁眼中,秦嘉算什麼東西,他也有立王的資格嗎?於是項梁以“背陳王而立景駒,大逆無道”為名,發兵攻打秦嘉。秦嘉大敗,這個政治投機分子非但沒撈楚國元勳的頭銜,反倒成為犧牲品;被秦嘉立為楚王的景駒下場也好不到哪去,他被趕下台後,不久也死於梁地。

那麼要立誰為楚王呢?年屆七旬的老翁、著名謀士範增指出,陳勝之所以失敗,原因在於“不立楚後而自立”,政權沒有合法性。他勸項梁立楚懷王的後人為王,當年楚懷王被秦國所拘、死於異國他鄉,楚人一直很憐憫他。項梁聽從範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熊心在楚國滅亡後,流落於民間,隱姓埋名,以牧羊為生。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好運一下子從天降臨,他這個沒落公子居然得以成為楚王,也稱為楚懷王。當然了,這個國王是別人立起來的,權力畢竟有限,說白了,就是坐在上麵的傀儡罷了。

至此,東方六國中,有五個國家已經恢複,隻剩下韓國了。自從韓國亡於秦國之手後,張良處心積慮欲報仇雪恥,他甚至還暗殺過秦始皇。如今天下大亂,諸侯紛紛複活,怎麼能少得了韓國呢?張良找到項燕,建議他立韓公子韓成為韓王,重建韓國。項梁的政治思路,也是停留在春秋戰國時的分封製,既然諸國都複活了,也不差一個韓國。就這樣,在張良的努力下,韓國複辟成功。

東方六國死灰複燃,秦國怎麼會善罷甘休呢?叛亂之火,會被秦國及時撲滅嗎?

看上去秦國仍然很強大。有的人雖然掛著王的頭銜,可是沒有王的命。在陳勝死後,革命遇挫,陷入低穀。趙王武臣的部將李良叛變降秦,殺回邯鄲,殺死武臣。張耳、陳餘收羅殘兵敗將,立趙國貴族趙歇為王。勇猛善戰的秦國大將章邯全力進攻魏國,魏國危在旦夕,齊國與楚國聯手出兵相救,齊王田儋親自上陣,楚國派出項它為大將。然而這場中原大會戰以義軍的慘敗而告終,魏、齊、楚三國聯軍大敗,魏王魏咎自殺,齊王田儋被殺。

難道新六國還要重蹈舊六國的覆轍嗎?齊國人仍然在不屈不僥地抵抗著。田儋死後,齊人立齊王建(戰國最後一位齊王)的兒子田假為王。盡管田假身份是前齊王之子,可是他在複國運動中何功之有?田儋的弟弟田榮當然不服氣,他以武力把田假趕走,擁立田儋的兒子田巿為王,自任齊相,繼續抗秦。

相比齊國,魏國更加狼狽,魏地已經淪於秦軍之手。在這個時候,楚國給予大力的支持。魏王魏咎死後,其弟魏豹逃往楚國,楚懷王撥給他數千人馬,讓他得以重振旗鼓,殺回魏地,收複二十餘城。之後,楚懷王立魏豹為魏王。在東方六國中,魏、韓兩王均由楚國所立,這也奠定楚國在六國中的領袖地位。

到這個時候,新六國的國王,除了燕國的韓廣是新軍閥之外,其餘五國的國王都是舊王族之後,分別是楚王熊心、齊王田巿、魏王魏豹、趙王趙歇、韓王韓成。表麵上看起來,似乎諸侯對峙格局又回複到戰國時代的模樣了,可實際上是舊瓶裝新酒,外包裝雖是舊的,裏麵的酒卻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