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後記(2 / 2)

除應國墓地考古隊隊員之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郝本性所長、王潤傑書記、楊肇清副所長、郭建邦、孫新民、張誌清、賈連敏、王明瑞、郭移宏、李青峰、韓朝會、夏麥陵、張明立、趙文軍、李東亮等一批考古專家、學者與工作人員先後參加了一些墓葬的清理工作;省文研所的王兆文、郭民卿、祝賀、王尉波,與平頂山礦物局的王同緒,以及市文物局的廖佳行、孫清遠、馮陸平、鄭永東、石曙濤等同誌參加了諸多墓葬的錄相與拍照工作;市文物辦(後稱文物局)的牛清彬、張紅萱、徐玉鳳、趙利鑫、鄭永東、王慧等同誌先後擔當起出土文物臨時倉庫的文物接收與保管工作。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應國墓地的整個發掘過程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部分技術員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主要力量。自1986年開始,先後參加發掘的技術員有餘保國、王宜選、王廣才、朱汝田、王延生、王俊正、孔祥海、楊吉順、楊吉剛、劉小兵、聞海洋、祝乃軍、魏新乾、冀曉華、韓寶山等。他們不分寒暑,不分晝夜地苦戰駐守在工地上,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為應國墓地的發掘做出了很大貢獻。

武警戰士孫富饒、李戰偉、班德庫、張軍華等同誌在發掘期間晝夜巡邏值班,保衛著發掘工地與出土文物的安全。

在應國墓地考古發掘工作人員中,有一支常年以來一直奮戰在第一線的主力部隊,他們就是北滍大隊的全體群眾。那數十萬土方正是由他們一鍁一耙地挖出來,被運到較遠的地方,從而為珍貴文物的出土掃清了道路。

正是由於各級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全體發掘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與相互協作,應國墓地的發掘才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了圓滿的成功與輝煌的成就。為此,我們特地向以上那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或支持應國墓地發掘及安全保衛工作的所有人員,表示我們最真誠的感謝與最崇高的敬意。

本書由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所的趙會軍統一策劃,有一些具體工作由亓豔芝負責。王龍正為本書主要撰稿人,其他參與撰稿者還有孫清遠、廖佳行、婁金山、米柯萊、王宏偉等六人。他們都是應國墓地文物勘探與發掘的工作人員,在本書中均以其親身經曆現身說法,讓人產生一種親臨考古發掘現場的感覺。本書所用圖片分別由祝賀、郭民卿、王蔚波、蔡強、薑濤、王龍正、王勝利、孫清遠、王宏偉、王同緒、牛愛紅等人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