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赫拉克利特(2 / 2)

(三)對立統一

原始的統一是不斷地活動和變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創造是毀滅,毀滅也是創造。一種東西變成另外一種東西,比如火變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種東西都這樣變成它的對立麵,因此每一種東西都是對立性質的統一。沒有什麼東西的性質不變,沒有什麼東西具有永恒的性質。從這一意義來看,每一種東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這種對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樂中的和諧就產生於高低音調的結合。

世界為鬥爭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說戰爭是萬有之父和萬有之王。如果沒有鬥爭和對立,世界就會消亡——停滯或者毀滅。對立和矛盾統一起來才能產生和諧。“生與死,夢與醒、少與老,是同樣的東西。後者變化,就成為前者,前者變回來,則稱為後者。”

(四)邏各斯

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是永遠變動的,而這種變動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規律進行的。這就是他的邏各斯學說,是他的辯證法思想的第二個方麵。

萬物的運動,無論是火的燃燒和熄滅以及萬物的生成和互相轉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邏各斯進行的;這種邏各斯主要就是一種尺度、大小、分寸,即數量上的比例關係。這種尺度當然也是一種規律,但它和通常說的一般規律還有點不同,即尺度還隻是一種主要表現為數量上的一定的比例和關係,而一般規律卻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麵也可以表現在其他方麵。

從抽象的程度說,一般規律高於尺度。人的認識發展是從具體到一般的,先從具體的事物中發現比較一般的東西,然後再深入到更為一般的東西。所以,發現尺度是發現一般規律的前一步,從認識尺度再前進一步就可以認識一般規律。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正是處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這個階段——認識尺度、比例上。

由此也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和畢達哥拉斯學派之間的關係。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數,它們的存在和變化都根據一定的數的比率關係,整個宇宙就是按一定的數的比例組成的有秩序的科斯摩斯。赫拉克利特用“邏各斯”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完美地表達出來。

在這點上,赫拉克利特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我們可以說:在公元前6到公元前5世紀期間,以畢達哥拉斯學派和赫拉克利特為代表的希臘哲學,已經比米利都學派前進了一步,即他們不滿足於尋求萬物的本原,而是開始要尋求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他們開始發現了數量上的比例關係,也就是邏各斯。這是當時哲學上的一個重大發展,也是他們對哲學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